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艾略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一生创作颇丰,作品受到广泛阅读与关注。迄今为止,国内关于她的论文及学术专著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作品的深度不断被延伸,研究广度也不断得到拓展。本论文聚焦乔治·艾略特笔下的女性人物,她在其作品中创造了众多生动、独具个性的女性形象,如《亚当.比德》中漂亮虚荣的赫蒂、宁静虔诚的传教士黛娜;《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聪明善良的玛姬、甜美可人的露西;《仇与情》中博学美丽的罗莫拉以及《米德尔马契》中朴实高尚的多萝西娅等,本论文通过分析麦琪、罗莫拉以及多萝西娅几位女性人物形象,运用异化理论探讨乔治·艾略特小说中女性的成长历程。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作家乔治·艾略特及其作品作了简要的介绍,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乔治·艾略特的研究。第二章作为论文主要内容,分析研究了乔治·艾略特小说中女性的成长历程,重点探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身体主体意识、经济主体意识、以及情感主体意识的反叛与失败,《仇与情》中罗莫拉对两性关系、女性身份、女性价值的困惑与探寻,以及《米德尔马契》中“圣母”多萝西娅、“金丝雀”罗莎蒙德、“贫女”玛丽“爱”的和解。通过第二章对乔治·艾略特笔下女性成长历程的分析,第三章探究了乔治·艾略特对维多利亚时期性别制度以及社会制度对女性压迫的批判,主要包括她对性别制度下女性与自我及身体的异化、两性关系的异化,以及社会制度下女性遭受文化生产与性别分工的压迫的披露;同时此部分也对乔治·艾略特让女性走向和解背后的现实意义展开了探讨,即她呼吁通过爱与责任的伦理建构、主体间性的两性关系、文化生产的包容性重建男女两性和谐关系。第四章对整篇论文作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