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沁幸福观是继承了18世纪的古典功利主义学派的“功利理论”并把功利主义理论以系统化的一种理论体系,它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基本原则引导人们不断的追寻幸福,实现自己的利益,它有效的平衡了社会整体和个体之间的幸福关系,以此促使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边沁的幸福观思想产生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蓬勃发展时期,受文艺复兴的影响,从他的思想中能看出强烈的反对专制和中世纪神学的痕迹,本文首先对边沁幸福观产生的理论渊源以及发展做了梳理,其中发现他的主要思想来源于希腊时期的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以及近代的休谟的“人性论”等。其次,本文努力尝试详细的论证边沁的幸福观的一些基础思想,逐步探析作为人性论的前提的“避苦求乐”的思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内涵、功利主义原理的核心思想,阐明了边沁幸福观的主要思想内涵。再次,指出边沁的幸福观的局限性,在本章中将重点阐述密尔对边沁思想的修正,其中有对“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的区分,以及自由思想的引用,还有后来的罗尔斯对边沁功利主义的批判,最后,笔者联系当代社会的实践,简要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个人如何实现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以及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以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的“中国梦”。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时期,原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亟待完善,如何维护人民的利益且实现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已经受到更多的关注。希望通过本文对功利主义的幸福观的探析,从中发现能有效解决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贫富悬殊与各类不道德的现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