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倡导低碳、碳中和理念的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加强对生态空间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自然资源利用趋于紧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现象的出现,生态空间逐渐受到侵扰,这既不利于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妥善协调城市化快速进程中城市建设和生态安全保护两者之间的冲突、促进生态—经济空间协同发展显得更为关键。构建生态网络既可以促进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倡导低碳、碳中和理念的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加强对生态空间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自然资源利用趋于紧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现象的出现,生态空间逐渐受到侵扰,这既不利于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妥善协调城市化快速进程中城市建设和生态安全保护两者之间的冲突、促进生态—经济空间协同发展显得更为关键。构建生态网络既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也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支撑。本研究以山西省晋中市为研究区,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两个层面识别生态源地,基于源地、廊道、节点等多要素结构,构建晋中市生态网络,并根据研究成果提出“四带、三区、多廊、多中心”的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布局方案,最后针对其布局提出不同保护建议。研究结果及主要结论包括以下方面:(1)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类型以高度重要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78%,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水源涵养和固碳释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和高度重要区镶嵌分布,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以及太行山脉—太岳山脉主脊两侧,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水域、草地为主;研究区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性明显,生态敏感类型以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为主,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9.20%,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地等生境质量好的区域。(2)研究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和生态敏感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得到20个生态源地斑块,总面积为4506.2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7.48%。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城镇密集区以东以及太行山脉一带,呈现出东西部分布差异较大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33条,从分布状态来看,生态廊道呈现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缺少与自然生态廊道的衔接。研究区共识别生态战略节点25个、生态断裂点43个,生态断裂点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的生态廊道上,弱化了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必须加以修复和控制。总体上研究区生态网络呈现东密西疏的特征,存在整体连通性、稳定性不足的问题。(3)为促进生态要素的互联互通、完善廊道布局、衔接关键节点,通过构建生态网络,对生态网络各组分要素进行优化重组,提出“四带、三区、多廊、多中心”的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布局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差别化的管控建议。
其他文献
电磁吸波体是一种能够有效吸收电磁波的结构或材料,它能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耗散掉。在表面覆盖电磁吸波体已经成为武器装备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重要手段。随着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多功能电磁吸波体正在成为当前电磁领域的研究热门。本文基于电磁吸波体的基本理论,设计了两种频率选择吸波体,并研究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纸基吸波材料电磁参数提取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双阻带双极化频率选择吸波体
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实施以来,山西省不遗余力地进行产业转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时至今日,已取得不少成就。然而,对于这些龙头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在地理上呈现怎样的分布特征并反映出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到底处在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以及哪些因素影响着龙头企业的分布等问题,尚没有完整的针对性研究对其一一进行回答。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以山西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估
自古以来,土地不仅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还是人民财富之母,因此将土地和土地政策置于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当中,置于国家战略进程中具有其他政策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和作用,其中农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土地分配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因此深入探究欠发达地区的农地流转情况对于农地流转政策实施、巩固脱贫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西省陵川县为例,基于相关文献阅读,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相结合进行实地调研,了
视觉富文档是指语义结构不仅由文字的语义决定,还与文字布局和视觉特征有着重要关联的一类文档。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除了读取图片上的文字以外,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正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探索的课题。视觉信息抽取(Visual Information Extraction,VIE)任务正是一种从视觉富
压缩感知是一种强大的信号采样技术,能够在对信号采样的同时完成压缩,极大地减轻了编码端的计算和存储负担。由于计算复杂度主要集中在解码端,重构算法的设计是压缩感知最核心的研究内容。传统图像/视频压缩感知重构算法理论可解释性较好,但重构性能不理想;近来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重构算法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直接学习观测值到重构信号之间的非线性映射,重构质量较高,且重构速度较快,但理论可解释性较差。针对现有图像/视
为应对当前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空间布局无序等问题,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引发了关于国土空间重构的新需求。在深入推进“多规合一”与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针对国土空间优化中面临的前沿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探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优化流程和技术方法,有助于引导构建科学合理的功能空间布局。本文以山西省晋中市为研究区,从国土空间安全与发展相协调角度出发,在把握2009-2019年晋中市国土空间变
针对目前黄淮海平原潮土区土质偏砂,土壤呼吸强度大,秸秆碳利用低,土壤有机质提升缓慢等问题,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试验地为研究对象,选取秸秆移除、秸秆覆盖还田、秸秆深还以及秸秆深还配施8、16、24%无机有机氮素,共9个处理,于试验开展第10年(2020年)秋玉米收获后,采集各处理0-10、10-20、20-30、30-40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碳氮组分指标,分析不同秸秆还田及施
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人们每天面临海量的图像数据并习惯用它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人类关注的显著信息,并快速有效地分析图像表达的情感,成为计算机视觉的新挑战。这两个任务分别属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视觉显著性预测和视觉情感分析,在视觉跟踪和情感图像检索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对这两个课题进行独立的分析,忽略了图像情感与视觉显著之间的相互作用。心理研究表明,图像的情感区域
人脸表情是在人类交流中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对人脸表情进行分析与识别能有效理解人类的行为意图,在人机交互、智能监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人脸表情识别的研究重点正在从实验室环境转移到非受控的自然环境,面临着表情强度微弱、光照变化、人脸遮挡等难点。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利用深度学习建模高度非线性问题的能力,通过搭建与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提升现实环境下的人脸表情识别的准确率和鲁棒性。本文围绕基于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大量农村人口进城,经济收入得以增加。但是,“人地分离”、“人走房空”,“空心村”现象也随之出现。农村宅基地闲置同城镇建设用地紧缺之间的矛盾,已经严重阻碍了城乡融合,迫切需要进行盘活,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而土地具有资源、资产、资本的三重属性,因此,本文将从该角度切入,研究农户盘活闲置宅基地的意愿。全文共有七个章节,第一章对闲置宅基地盘活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