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的原位侵袭及远处转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种转化由多种生长因子调控,可经多个信号传导途径,最终活化转录调节因子促进EMT 发生。转化同时伴随细胞上皮标志物如:
钙粘蛋白、连环蛋白α的表达量减少;细胞间质标志物如:神经钙粘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量升高。
另有研究表明,EGFR过表达可介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内MAPK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降低其对孕激素的敏感性使其产生耐药,并增强侵袭能力导致患者预后不良,这些现象是否是因为EGFR过表达引起上皮间质转化导致的,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拟采用质粒转染技术,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进行EGFR过表达处理,检测上皮标志物及间质标志物在过表达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EGFR过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本课题共分四个部分:(1)EGFR、E-cadherin、α-catenin、N-cadherin、Vimentin在不同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的表达;(2)E-cadherin、α-catenin、N-cadherin、Vimentin在不同分期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3)稳定过表达EGFR 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形态学改变;(4) 过表达EGFR 使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第一部分 EGFR、E-cadherin、α-catenin、N-cadherin、Vimentin 在不同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EGFR、E-cadherin、α-catenin、N-cadherin 、Vimentin 在不同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表达量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同时选取高分化、低侵袭性的Ishikawa 细胞株及低分化、高侵袭性的KLE 细胞株,探讨侵袭能力是否与上皮间质转化有关系。
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 检测EGFR、E-cadherin、α-catenin、N-cadherin 、Vimentin 在两种细胞株中mRNA 及蛋白的表达量,并比较表达差异。
结果: (1)EGFR 高表达的KLE 细胞株侵袭能力强。(2)上皮标志物在EGFR 低表达的Ishikawa 细胞株中表达量高,在EGFR 高表达的KLE 细胞株中表达量低。间质标志物表达量则相反。(P <0.01)结论侵袭能力强的细胞株EGFR 呈高表达,且与EMT 发生有关。
第二部分 E-cadherin、α-catenin、N-cadherin、Vimentin在不同分期及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E-cadherin、α-catenin、N-cadherin 、Vimentin 在不同分期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组织中表达量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cadherin、α-catenin、N-cadherin 、Vimentin 在不同分期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并比较表达差异。
结果:随着子宫内膜癌组织分期分级的递增,上皮标志物表达量升高,间质标志物表达量降低 (P <0.01)。结论 EMT 发生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联。
第三部分过表达EGFR 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形态学改变
目的:建立过表达EGFR 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观察其形态学的改变。
方法:应用DNA 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转染Ishikawa 细胞,G418 长期筛选,建立稳定过表达EGFR 的Ishikawa 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 检测转染效果,并观察转染后细胞株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有上皮细胞形态特点,呈圆形、椭圆形、多角形等多种形态,细胞间联系紧密。质粒转染后的Ishikawa细胞极性丧失,呈现梭形、纺锤样细胞形态,细胞间隙增宽,说明细胞粘附性下降,部分可从细胞膜伸出伪足,运动能力增强。
结论: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能够使EGFR 在Ishikawa 细胞中过表达,建立稳定过表达EGFR 的Ishikawa 细胞株。
第四部分过表达EGFR 使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目的探讨过表达EGFR 的Ishikawa 细胞是否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 及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转染后Ishikawa 细胞的E-cadherin、α-catenin、N-cadherin 、Vimentin mRNA 及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过表达EGFR后Ishikawa细胞株上皮标志物的表达量降低,间质标志物的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过表达EGFR 的Ishikawa 细胞株发生上皮间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