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背景下,各国创意产业蓬勃兴起,其发展意义已经远超越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业态的产业层面。创意产业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颠覆,对经济运行系统的创新以及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对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已经引起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十二五规划里将创意产业列为支柱产业,使创意产业在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借鉴借鉴英美等创意产业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创意产业园在整个产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其他产业相比,创意产业具有更强的集群化特征。例如在国外,美国有著名的好莱坞电影区,英国有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园区;国内有著名的北京798艺术区、上海M50等。中国的创意产业园虽然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已经担负起搭建完整的创意集群(CreativeClusters)的功能。通过园区搭建公共平台、优化产业集群,可以实现创意资源和商务资源共生,有利于“乘数效应”的形成。 中国的创意产业园自产生之日起便面临着市场外部竞争和企业内部管理的严峻考验,经过五年发展,无论是在内部管理中学习西方管理经验进行管理制度创新,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尝试通过横向或纵向的创意集群进行创意联合、资源共享,以群体为本位的管理设计思路,是新兴的创意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与创新方向。企业管理从西方的制度化管理逐渐转向更符合东方实际的文化管理,呈现“标准化—团队化—项目化”的变革趋势。 当前中国创意产业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际运作,推动园区内创意企业的快速生长,并发挥集聚效应,打造并完善创意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面对以上问题,创意产业园如何才能实现创新性的管理模式,成为每一个运营企业首先关注的可行性分析,也成为学界、企业界和政界共同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将特指运营创意产业园的新兴创意企业做为研究对象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明确了创意产业园是创意产业发展的载体,只有将其经营管理和入驻标准定位于“管理创意的创意”,抓住“产业”、“创意集群”等概念的精髓,摆脱商业化急功近利的做法,以此基础不断管理创新,才能促进中国创意产业的长远持续创新发展。本文根据学界对管理创新的理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创意产业,尤其是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经验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国内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园发展的现状,针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局,选取Creative产业园作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将其发展过程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进行总结提炼,从而为其他新兴创意产业园提供一种管理创新的思考方式。 Creative产业园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经历了初创阶段、品牌建立阶段、创意集群成型阶段,已经开始无边界项目管理阶段发展,制约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政府扶植政策和运营商的运作,重点是产业园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是否成功。结合在Creative产业园的实践分析以及创意理论的研究,发现创意园区的管理创新应该顺应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结合新业务规划、无边际组织和项目制操作三者这一有机的整体,以及从运营规划、项目管理和集群控制的战略原则、发展导向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着手,并基于流程再造的理论体系,在论文中建立了项目制流程图模型。在无边界项目管理阶段,Creative产业园企业管理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主要有组织创新与效率的结合、发展与责任的平衡、企业流程重组与产业集群的结合和利益相关者的激励四方面,论文从新业务规划、无边界组织管理推广、有管控的项目制管理实践三个角度提出管理创新规划,并指出现阶段管理创新的改进点主要是针对无边界的项目制需要,实现组织的流程重组。组织运营需要转到创意集群的战略发展轨道上,将现有产业园内的创意资源的隶属制转变为调配制,将内部静态的岗位变成动态的管理角色,从建立创意资源库、分级分类创意资源和提高创意提取、复用和整合能力三个方面加强改进。 另一方面,Creative产业园的发展仅仅才经过四个年头,其管理创新一直处于在不断的递进过程中,尚未完成核心的凝聚,而在创意资源和创意集群的管理和积累上,由于资源的唯一性和不可移动性,使得目前行之有效的一套工作方式和组织活动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目前国内外均没有类型上相类似的产业园与之作比较,因此还处于有待比较和验证的阶段,后续研究需要根据Creative产业园的发展和类似园区经验的大量分析为基础展开。同时由于无边界项目管理方法强调的是信息共享和相互渗透,着眼的是组织的创意创新活动,需要一大批有创意专长、懂得团队合作和经营管理的人才共同合作,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组织文化培育过程,因此案例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局限性。下一步将持续跟进Creative产业园的发展创新,在其实践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案例的应用性研究。 创意的有效经营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创意,在借鉴Creative产业园案例的管理经验时,创意产业园必须从自身的条件出发,尤其是当地政府对创意产业园的扶持政策,从SWOT系统分析开始,切实培育企业的创新文化,否则无边界项目组织、项目制管理和创意集群服务等都将无法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