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指出,在全国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件大事,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制度建设,是逐步消除贫困,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强“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自2007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
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作为社会救助的手段之一,为农村贫困家庭的生存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2011年8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时指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要全部纳入低保,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但是,由于农民的家庭收入难以确定,受到人员数量、家族观念、“经济人”等因素的影响,村委会在确定农村低保对象的环节中有时仅仅考虑到年龄问题,使得一些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老年人也享受了低保待遇。另外还有一些凭借社会关系申请到低保的不公正现象,于是这些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享受了低保待遇,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
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公平和自由裁量权的解释,根据社会公平与效率相关理论的相关综述,结合河南省H县的农村低保制度的发展现状与确定低保对象程序,对样本村的128户低保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同时对一些村干部和乡镇干部进行深度访谈,从而得知在农村低保制度准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深层次的分析产生农村低保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对农村低保制度准入环节的完善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农村低保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