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藕节(Nodus rhizomatis nelumbinis)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根茎节部,其药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对其功效描述较为详细,称“藕节能止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而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对其化学成分分析、藕节促凝血活性物质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均未见报道。本论文的目的是在活性指导下,比较不同溶剂藕节初提物的药效学差异,并对藕节中具有促凝血的初提物进行追踪分离,希望获得促凝血的有效部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本文首先对藕节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藕节粉末中可能含有甾体三萜类、挥发油、酚类和鞣质、有机酸、生物碱、黄酮类、糖及其苷类、皂苷、蛋白质、强心苷、氨基酸等化学成分,未发现油脂、蒽醌、内酯及香豆素等成分;藕节粉末营养丰富,各营养成分含量为水分1.57%,总灰分7.47%,粗脂质4.62%,粗蛋白9.58%,氨基酸5.44%,而且含有人体必不可缺的钾、钙、钠、镁、铁、锰、锌、铜等8种矿物质元素;以没食子酸作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藕节粉末中总酚含量为5.79%。以石油醚、50%乙醇、水、50%甲醇和50%丙酮五种溶剂对藕节进行提取,得到五种藕节初提物,通过凝血实验测定凝血时间(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对五种藕节初提物进行促凝血的药效学评价,确定藕节促凝血活性物质提取的溶剂。实验结果表明藕节促凝血活性物质的提取溶剂为50%丙酮。采用系统溶剂法将藕节丙酮初提物分为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正丁醇提取部位和萃取后水溶部位,采取同样的药理实验,对三个提取部位进行促凝血的药效学评价,筛选其促凝血的有效部位。实验结果表明藕节促凝血的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和正丁醇提取部位,并对这两个有效部位进行定性研究,发现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可能含有甾体三萜类、酚类和鞣质、生物碱、黄酮类、糖及其苷类等化学成分,正丁醇提取部位中可能含有酚类和鞣质、黄酮类、强心苷、糖及其苷类等化学成分。通过测定藕节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和正丁醇提取部位对APTT、PT、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发现两个提取部位均能够显著的缩短APTT、PT、TT和增加血浆中FIB的含量。初步认定,藕节促凝血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中的多种凝血因子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