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改革进入深水期,依靠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成为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调结构,促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有关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成为热点问题。在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研究的现有文献中,从李嘉图、俄林的重点关注比较优势及要素禀赋方面,到库兹涅茨的“人均收入影响论”及霍夫曼在研究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中提出著名的“霍夫曼定律”等所提出的重视人均收入及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再到新古典经济学的出现开始将技术进步等因素引入产业结构升级的分析中,及后期出现的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由此可见,经济学家们在研究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的因素时,越来越多的因素被纳入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研究框架中来。因此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科技创新日益繁荣的现代,将由技术融合引起的产业融合纳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分析框架显得尤为必要。 因此本文基于上述现实背景及历史背景,从三次产业融合角度深入剖析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在深入分析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之后,本文对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现状、三次产业融合基础与三次产业的融合现状进行了考察,并运用重庆市2001-2014年38个区县面板数据对重庆市三次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整体效应、阶段性效应和区域差异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由技术创新、政府管制放松、企业自身发展、从业人员素质的普遍提高等因素引起产业融合现象改变了原有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得原有产业的生产成本及要素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利于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及新兴产业的形成,因此产业融合对促进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从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分析来看,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重庆市“调结构,促增长”效果明显,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231”到“321”的转变。同时本文通过综合区位商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三次产业融合基础进行了相应的测度,并对重庆市三次产业融合的现状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重庆市三次产业融合基础较为薄弱,第三产业还未能成为重庆市优势产业,第二产业仍然是助推重庆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3、从实证分析重庆市三次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整体效应来看,重庆市三次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三次产业间的融合有利于产业间实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及市场融合,有效的推进了产业间的合作与互动并逐步形成新的产业,进而导致产业之间的生产成本及要素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4、从实证分析重庆市三次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影响的阶段性效应来看,两个阶段的三次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两个阶段的影响却存在显著的差异,重庆市三次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阶段性效应显著,三次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促进作用在2008年之后存在明显的提高。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重庆市在明确地区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整合地区发展优势资源,不断引入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引致技术外溢所引起的。 5、从实证分析重庆市三次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影响的区域差异来看,重庆市三次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除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以外,其余地区三次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都市功能拓展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都市发展新区,再次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区,最后是都市核心功能区。 6、从控制变量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合理与投资效率低下所导致的。人均GDP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在2008年之后出现了反转,由显著的促进作用变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在2008年之后,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被转移的情况下,由于部分农村劳动力回流导致人均收入提高未能有效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相反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区域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2008年之后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他高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金融业不再是企业融通资金的唯一选择,因此在2008年之后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此外由于金融“嫌贫爱富”的本质导致金融资本更多的流入经济发达的地区,从而引起都市核心功能区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因此本文在上述理论分析结果和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从三次产业融合视角提出促进重庆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推动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育产业融合的企业主体;促进高端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