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伟大的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伟大的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格局、阶层结构日趋多样化,人们生活方式的自主性、多样性、社会性、个体性不断增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彰显,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多样化趋势日益凸显。放眼全球,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拍打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卷入这场大潮,他们不断加速推进产品、文化、信息、资源的全球流动,逐渐突破了制度性的堡垒,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世界的同质化趋势日益显著,“普世价值论”、“历史终结论”、“文化冲突论”硝烟弥漫。然而,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性的本性,决定了世界价值体系在同质化的过程中经历着种种难以想象的阵痛与磨难,意识形态的烽火之争又助长了世界文化的冲突与价值矛盾,世界同质化的意旨难以如愿,异质化的趋势日渐增长。
在国内改革开放不断加快以及世界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双重推进下,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断巩固。与此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滋长,封建主义残余思想沉渣泛起,资本主义各种社会思潮乘机而入,各种文化、社会思潮、价值观之间冲突日渐激烈,中国社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危机与价值危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维护社会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安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命题,这不仅是基于时代任务的科学决策,也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任务、价值的谨慎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与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通过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辐射、导向、凝聚、激励、规范、整合、引领等社会功能,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引领全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使命与历史价值。
价值在本质上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实践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要从文本意义上的理论价值转化成为社会实践中的现实价值,就必须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命题;是推进中国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命题。然而,当代中国价值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建设与价值实现。在这个充满价值追求却又价值失缺的时代,一个重大的问题在迷乱的价值混乱中被剥离出来,那就是价值追求从根本上缺失了理性的夯实、理论的支撑。价值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作为一种关于价值存在、价值认识、价值实践、价值发展的规律的学说,应该承载社会价值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社会整体发展之理性重任,指引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向标。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为依据,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理论框架,就是要在学理上深刻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价值存在、价值认识与价值实践之间的发展逻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提供比较合理的规范研究方法,突破单一的宣传性、对策性的实证研究方法。同时,这个理论框架在实践上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建设提供科学理性的价值认识、价值实践的依据。本论文内容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论研究的定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定位成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种理论体系,认识社会主义价值观发展规律的一种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种价值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成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社会思潮多样化、全球道德困境、全球信仰危机、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时代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论研究的意义在于破解这些社会问题,更好地推进其价值实现。
第二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价值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种表征,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实践过程,实践不仅是价值产生的依据,也是价值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维度界定、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生成、价值特征、价值属性、价值意识、价值活动、价值实现,因为这些内容都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生发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价值建设的全部过程,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与方向。
第三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存在。价值存在是价值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立论核心,是价值哲学的本体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于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与利益,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并体现出价值主体的广泛性、价值客体的多元性、价值活动的自觉性、价值功能的普适性等价值特征以及人本性、公共性与主体性等价值属性。
第四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识。价值认识过程包含价值认识与价值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识是指对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及价值关系的认识与评价。认识与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能够更好地引导社会成员形成价值共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消减价值冲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评价是社会个体、党和政府、人民群众、公共组织等评价主体依据主体标准,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客体标准,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实践标准,即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历史标准,即人类历史进步方向等评价标准来推进价值和谐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五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践。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践的前提。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践的根本途径。生活实践、文化实践、交往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践的基本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践的具体途径主要有价值澄清、价值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信仰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