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结合合金元素在铁素体系耐热钢中的作用,设计650℃使用条件下的超超临界汽轮机耐热钢的化学成分。根据设计化学成分进行合金熔炼。通过热膨胀仪测定材料的奥氏体转变温度和线膨胀系数,制定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参数;通过对材料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研究热处理温度对材料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详细讨论了δ铁素体的形成因素,以及δ铁素体和稀土的含量变化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OM、SEM、TEM、EDS等方法,对材料中析出物的类型、形貌特征、分布状态等析出行为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铁素体系耐热钢中的稳定相是α+MX+Laves+M23C6。分别采用W-Mo复合添加、C-N复合添加、V-Nb复合添加方法,控制析出相含量和δ铁素体相的生成。通过对材料进行1050℃、1100℃、1150℃正火和630℃-730℃五个不同等级的高温回火,在不同的正火+高温回火热处理后,材料的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δ铁素体组织,热处理温度对材料的微观组织有很大影响。通过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材料的抗拉强度高于标准值,但冲击性能较差;由于δ铁素体能够引起材料界面劣化,有助于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引起材料脆化,随着δ铁素体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冲击韧性显著降低。新型铁素体系耐热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50℃-1100℃正火、670℃-700℃回火,材料在该热处理工艺条件下,能够获得优良的板条马氏体组织,最终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经能谱和选区电子衍射分析,材料中的析出物主要有M23C6和MX两种类型。M23C6型碳化物在原奥氏体晶界、板条马氏体板条界、板条马氏体内部均有析出,在晶界和板条马氏体板条界析出的Cr23C6呈圆粒状或条链状,而该位置生成的(Cr,Fe)23C6呈短棒状,在板条马氏体内部形成的Cr23C6,呈短棒状,弥散分布在板条马氏体内;由V、Nb元素形成的MX碳化物或碳氮化物主要在板条马氏体内部析出,呈弥散分布状态,起到钉扎位错作用,增强材料强度和韧性。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在650℃时为12.75(10-6·℃-1),符合该钢种在650℃下使用要求;稀土的最佳添加量为0.10%,稀土添加过多会导致材料冲击功降低,韧性下降。适量添加稀土元素能够起到强化耐热钢晶界的作用,增加晶界位置碳化物数量,从整体上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