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安全合作:理论争鸣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jkenc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冷战的终结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非传统安全威胁作为影响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日益凸现出来,国际安全关注的主体、目标、要素和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安全观念也应运而生。作为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维护国家安全、谋求共同安全的有效途径,国际安全合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并被纳入各国安全战略的轨道。然而,由于西方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当代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双方对现实威胁的感受和安全利益的认知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对新安全观的不同理解上,也反映在对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安全合作理论的争鸣中。本文从中国的视角出发,以新安全观及其不同理解为切入点,以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安全合作的内涵演变为中心,以西方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当代国际安全合作的理论争鸣为重点,着重分析国家主权安全问题以及被纳入安全视野的新的安全因素对当代国际安全合作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并结合中国参与国际安全合作的实践,分析中国参与国际安全合作所面临的问题。全文共分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论文第一章考察了学术界对传统安全观的反思与批判、新安全观的基本内涵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对新安全观的不同理解。安全是时代矛盾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具有不同的内涵。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凸现,人们对以国家为中心、以军事为内容和以“自助”为手段的传统安全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等新的安全观念应运而生。然而,由于政治文化、现实威胁和利益认知等方面的不同,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对安全的主体(国家的安全还是人的安全?)、安全的要素(如何看待主权的安全?)和安全的手段(如何理解安全合作?)等问题上存在不同的争论,这种不同的理解是当代国际安全合作中理论和实践出现矛盾和分歧的根本原因。 论文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国际安全合作的基本理论及其争论、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安全合作的内涵变化、以及当代国际安全合作实践的基本特点。论文分析了国际安全合作的基本概念、分类、动力和影响因素;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三大主流学派对国际安全合作的不同见解和争论、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安全合作在主体、领域、模式和性质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当代国际安全合作实践的特点。这一部分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对国际安全合作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 论文第三章主要考察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安全合作中的主权和主权安全问题。主权不仅是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功能。然而,冷战后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坚持国家主权和主权安全的立场进行了批评,引起了双方对全球化条件下主权安全问题的争论。本文从国际安全合作的视角出发,在考察全球化背景下的主权、主权安全和主权安全观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安全合作中的主权安全问题,并对当
其他文献
论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和环保趣味实验的改进。
本研究提出的问题是,当前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水平低下,我国教育管理学科的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管理学科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尽快缩小这一差距,改变我国教育管理
<正>重构中国退休制度审慎推进以房养老中国急需发展养老地产为山水乡愁规划位置乡愁中的中国城镇化和文化保护为什么要强调"记得住乡愁"城镇化不能停留在土地层次2013年12月
随着资源的枯竭、人口的增加、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的可
发源于朝鲜半岛的跆拳道,不仅成为了奥运会的正式项目,同时深受社会大众喜欢,其教学模式、技术特点、礼仪风尚、裁判形式都有其既定体系,去冗化繁,独树一帜。武术中蕴含着深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对长期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长期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
从汉代以来,内迁的羌人不但受到汉人的歧视,而且还受到来自其他内迁少数民族的歧视。从资源竞争、文化冲突和羌人自身的凝聚力三个方面来对此历史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可以发现
抢劫罪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侵犯财产犯罪,其对人身和财产的危害性大,同时抢劫行为极具复杂性,由此也产生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争议。本人在对抢劫罪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针对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走向教育领域,并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成效。计算机教学是技工院校教育课程中的基础课程,是计算机教师呈现现代网络资源的一种
宋人改编诗为歌辞,采用了“以诗度曲”、“檃括”等方式。“以诗为词”是“檃括”的方法之一,最直接的目的是使“诗”合于歌唱。陈师道评论苏轼“以诗为词”,即着眼于其“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