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玉米带典型区域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sxsd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是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氮素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因此增加氮肥的施用量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由于农业生产中氮肥施用量剧增,氮肥利用率低,氮肥的过量施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体的富营养化、饮用水硝酸盐过量积累直接危及人体健康和土壤N2O排放增强大气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引起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输入土壤的氮肥有三种去向,即一部分被作物吸收、一部分在土壤中以无机或有机形态残留,另一部分氮素损失进入环境。大部分的投入氮肥只有少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其余大部分通过氨挥发、硝化-反硝化以及淋洗和径流等途径损失掉,一般情况下被淋洗的氮素主要的还是硝态氮,硝态氮的淋溶既是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也是引起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主要因素。吉林玉米带典型地区氮肥过量和不合理施用相当普遍,但就氮肥对地下水的负面影响来说,此区域还缺乏整体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了吉林玉米带两个典型的种植区域的地下井水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分析、区域调查和资料总结等方法研究在长期的玉米连作、农民常规施肥条件下,玉米带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状况、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等,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通过对吉林玉米带两个典型区域20眼水井的动态监测得出以下结果:吉林玉米带两个典型区域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变幅为0.02-160.68mg/L,平均值为14.83mg/L,其中有25.6%的被调查井水中硝态氮含量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NO3--N≥2mg/L),26.9%的井水中NO3--N含量超过国际安全允许上限(NO3--N≥10mg/L),16.9%的水井中NO3--N含量超过我国饮用水上限(NO3--N≥20mg/L)。其中,乾安县试验区的地下水硝态氮的含量变幅为0.02-20.96mg/L,平均为4.42mg/L,33.75%的调查水井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NO3--N≥2mg/L),3.75%的水井超过我国饮用水上限(NO3--N≥20mg/L);德惠市试验区的地下水硝态氮的含量较乾安县试验区高,平均为25.24mg/L,28.75%的调查水井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NO3--N≥2mg/L),35.00%的水井超过我国饮用水上限(NO3--N≥20mg/L)。吉林玉米带两个典型区域的地下水中硝态氮浓度在雨季(6月-9月)较其它月份增高,其中德惠试验点井水中硝态氮含量在雨季(6月-9月)的平均达到了35.92mg/L,而农田施肥活动主要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6月中旬,另外,井深对地下水硝态氮的浓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水井深度大的井水中硝态氮浓度相对就较小。同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内涵不断扩大,其中野生动物园产业在这种形势下,也得到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发展定位的不明确,我国的野生动物园的产业发展规模及效益却较
本论文对内蒙古镶黄旗引种的国内外21个紫花苜蓿品种依据越冬率进行抗寒性聚类分析,并探讨生物学特性与越冬率的关系。选取越冬率高的引自美国的Travois苜蓿、越冬率低的(现
盐渍土地区土木工程的实施是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对特殊地域条件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要求。盐渍土盐胀对修筑在盐渍土地区的许多建造物(如铁路、公路、水利设施、房屋建筑等)
现有网络编程技术有:ASP、PHP、JSP、VBScript和JavaScript等,但这些技术均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程序复用程度低、重复劳动大、浏览速度低、程序源代码安全性差等一些缺陷和不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长期以来成为研究热点,主要源自它们所含C=N基团的功能性、与中心离子的配位作用以及电子效应等因素。它们可用作螯合剂、稳定剂、催化剂和生物活性剂。
为适应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趋势,2016年开始,国家积极推行"供给侧结构改革",这将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企业经济结构优化,提高企业增长能力。房地产行业作为去杠杆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聚合物共混物,其中一相或两相发生交联而形成相互贯穿的聚合物网络。依赖聚合物的共混比例、形态、交联密度和特性,IPNs显示出特殊的性能
番茄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世界蔬菜病害,易暴发成灾,给番茄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在目前缺少有效的防治药剂的情况下,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番茄晚疫病的一个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然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全球市场连成了一片,全球企业界也已从产品销售发展到品牌营销这一高级阶段,而品牌经营的首要任务就是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品牌建设的基础,是品牌经营成功的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以来,贫困大学生问题作为一种凸显的社会现象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国家和高校教育工作的重心之一。贫困大学生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