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及早期的诊断方法,多在发现时已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早在1863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就首次提出恶性肿瘤可能起源于慢性炎症这一假说,此后较多的研究发现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不仅在慢性炎症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可能也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RP、VEGF、IL-6单项或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这些炎症因子与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的关系,为恶性肿瘤的及时诊断提供依据,为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提供帮助,以利改善预后,提高其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所有患者来自2017年07月至2019年07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患者共77例,为恶性肿瘤组,所有患者均为初治恶性肿瘤患者,均经病理活检及影像学确诊,均未接受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抗肿瘤治疗,按照美国AJCC临床肿瘤分期标准将其分为I期、Ⅱ期、Ⅲ期、Ⅳ期;以同期于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相匹配,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收集临床资料(包括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分期、病理类型等),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并且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RP、VEGF、IL-6水平。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预后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RP、VEGF、IL-6单项或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这些炎症因子与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的关系。结果1.恶性肿瘤组的血清CRP、VEGF、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恶性肿瘤组的血清CRP、VEGF、IL-6水平从I期到Ⅳ期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1)单项检测时,CRP、VEGF、IL-6诊断恶性肿瘤的诊断截值分别为6.68 mg/L、182.78 pg/ml、9.67 pg/mL,灵敏度分别为59%、43%、52%,特异度分别为86%、94%、92%,约登指数分别为0.42、0.37、0.44,AUC分别为0.745(95%CI为0.662-0.828)、0.668(95%CI为0.576-0.760)、0.670(95%CI为0.576-0.764);2)联合检测时,CRP+VEGF、CRP+IL-6、VEGF+IL-6、CRP+VEGF+IL-6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75%、76%、62%、82%,特异度分别为98%、94%、98%、94%,约登指数分别为0.73、0.71、0.60、0.76,AUC分别为0.818(95%CI为0.745-0.890)、0.886(95%CI为0.826-0.947)、0.782(95%CI为0.701-0.863)、0.905(95%CI为0.851-0.95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VEGF、IL-6均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VEGF、分期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RP、VEGF、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且分期越晚水平越高。2.血清CRP、VEGF、IL-6三者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较大。3.血清CRP、VEGF、IL-6均是预后的相关因素,而CRP、VEGF、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