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灾害频繁、粮食安全是目前世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掠夺式的经营思想和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同样存在着人口众多、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实践证明,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标准化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而我国目前对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研究还较少,还没有一套与生态农业生产配套的标准体系。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系统分析和认识我国生态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案,并建立有关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关键技术标准,对于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落后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调查问卷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查阅文献与布点试验相结合、系统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外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标准化状况、我国生态农业标准化存在问题、我国生态农业模式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案例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生产状况,能流、物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国内外生态农业及标准的比较研究表明,虽然国内外生态农业名称一致,但产生根源、背景、概念、发展状况、特点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别。国外生态农业的思想源于我国;我国生态农业的概念、内涵更丰富,范围更广;在效益方面我国的生态农业除了追求生态效益外,更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国外在有机农业生产、管理方面构建了大量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监督监控标准等,这些标准共同构成了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体系框架,我国现有的有机农业标准主要是有机农产品的标准,而与有机农产品生产配套的技术标准、控制标准等极度缺乏,没有与有机农产品生产配套的标准体系。2、我国的生态农业是以各种生态农业模式为依托,生态农业是依托模式的发展而发展的。我国的生态农业是追求经济、生态、社会三效提高的生态农业模式体系,是一种生态经济优化的农业体系。根据资源、物质循环的利用方式,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系统作用、功能关系,将我国现有的生态农业模式分为物质多层利用型、互利共生型、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型、旅游观光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包括多种亚类型。3、在借鉴国内外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框架及其它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确定了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思路、原则、构建目标及标准体系框架的构成要素。我国的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是以模式为核心,包括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组织管理规程、信息服务标准、产品标准、评价方法、物质循环利用规程在内的标准组成。4、依照构建的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重点研究了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关键技术标准,并初步提出了技术标准草案。包括猪舍温度调控技术标准草案、猪舍管理和饲养技术标准草案、温室保温防寒技术标准草案、温室温湿度调控技术标准草案、日光温室综合管理技术标准草案、沼气池管理技术标准草案、蔬菜管理技术标准草案等。5、通过“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中对沼气的生产量、用气量的研究,拟合了了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中大棚养猪头数、用气量及家庭人口数的方程。沼气发酵综合利用试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显著增加芹菜的株高和产量、番茄的单株叶面积和干叶比重、番茄黄瓜的维生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6、将GPRS技术成功运用于“四位一体”的能流分析研究,对沼气池、温室环境进行监控,对沼气池的能流、物流分析表明,初级生产者的能量产投比达到1.53,化肥、农药的投入仅占总投能的3.7%,人力投能占18.7%,系统内部沼液、沼渣投能占到77.6%。这样的循环关系使能量和物质基本都得到了合理利用,增加了产出,减少了废物的排放,提高了经济效益。7、对采用标准草案的“四位一体”农户和未采用标准草案的普通大棚农户的经济效益比较分析显示,采用标准草案的用户农户收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亦有所改善。其中效益增加得益于沼气的使用降低了其他能源的消耗;沼肥的高肥效替代了部分化肥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由于系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合理,种养殖业产量更高,产品品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