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变载荷下天线主次镜间距稳定性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123456789zy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光学天线是激光通信系统中的重要光机部件,由于机械结构的材料性质和结构形式的影响,在温变载荷条件下,机械部件发生结构变形,会导致主次镜间距发生变化,进而会对光学质量产生影响。若不进行结构优化、采取温控措施,可能导致激光通信系统光学天线镜片光学性能严重下降,甚至损坏。为此,需要抑制阳光对主次镜的辐射、进行结构优化研究、改善光学天线元件的热力学特性,保证主次镜的力、热稳定性以及间距稳定性。根据空间环境及天线系统的工作环境,对天线整体结构进行了选择与设计。根据有限元热力学分析理论,进行了光学天线温度环境分析,指出外热流变化容易引起光端机温度剧烈变化,必须抑制外热流对光学天线的辐射,依据外热流环境对光系统提出热控指标。结合主天线的机械结构特点,根据灵敏度分析理论,对影响激光通信光学天线主次镜间距的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总结各误差源在温度载荷下对主次镜间距变化的影响规律;最后以保证主次镜间距精度、提高热稳定性为优化目标,根据灵敏度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稳定性改进设计。基于上述温变载荷边界条件以及灵敏度分析结果,以保证主次镜间距变化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对主次镜间连接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次镜面形精度及整体一阶基频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同一条件下,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对柔性环节参数进行高效、合理的优化。分析了主镜热力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主镜镜面形精度及整体一阶基频同样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对稳定性优化后的整体光学系统进行力热性能分析;对系统进行了整机模态分析以及温变载荷条件下的天线主次镜间距误差、面形误差分析,得到整体系统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对光学系统重要组件进行热仿真验证并进行热控策略设计。最后,利用ZYGO干涉仪进行装配后系统波像差检测以及温变载荷对光学系统的影响实验。实验表明:系统RMS值为0.0625λ(λ/16),主镜面形RMS值为λ/47,次镜面形RMS值为λ/77。光学系统具有良好的温度环境适应性,在20±5℃的范围内系统波像差均能保持小于0.0714λ(λ/14),且变化范围不超过0.02λ。
其他文献
为明晰齿轮马达密闭介质的制动机理及其制动性能的最大化措施,从齿轮副的啮合过程出发,由马达内介质作用的液压转矩等于马达外的负载转矩,推导出负载驱动转速的定量公式,并就制动性能最大化对齿形参数执行最优化设计.结果 表明:啮合点的位置不同,负载驱动转速也不同,其中,最小困油位置处的最高,节点啮合处的最低;齿形参数对负载驱动转速的影响很大,案例优化前后的制动性能提高了31.2%~46.1%;负载转矩与马达内客观存在的泄漏途径为驱动转速产生的外因与内因,齿轮较小的宽径比和齿顶高系数能有效控制马达内泄漏等.研究成果为
对活塞式弹簧减压阀调定误差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果 证明:活塞式弹簧减压阀调定误差主要与进出口压力、活塞摩擦力、阀芯密封角度、活塞面积和阀座面积有关.为减小活塞式弹簧减压阀的调定误差,应减小敏感活塞摩擦力,同时应合理设置阀芯密封角度、敏感活塞面积及阀座孔面积.
在基于图像的激光位相探测技术中,一般都会使用非线性优化算法迭代计算得到激光位相,而在使用非线性优化算法时需要预先对初始迭代值进行设定,目前的初始迭代值通常设置为零值或随机值,这可能会导致非线性优化算法在迭代计算激光位相时陷入局部最小值,使得算法最终计算结果与真值误差较大,因此研究非线性优化算法的初始迭代值(以下统称初值)的设定对激光位相探测精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且初值的确定具有实际价值。在当前常
以某新型无避让液压立体停车装置为研究对象,阐述其液压驱动系统工作原理,液压驱动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装置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保证装备运行平稳,提高装备安全可靠性,需要对其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运用AMESim建立液压驱动系统模型,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停车装置运行时稳定可靠性、抗冲击性能及升降过程中的同步性,通过优化系统参数匹配,使系统获得良好动态特性,保证停车装置安全、可靠,平稳运行.
大气激光通信是一种具有通信频带宽、信息容量大、传输速率快、抗干扰、抗截获能力强且保密性高等一系列优点的新型通信方式。但是在大气传输介质中,大气湍流对大气激光通信的影响尤为严重,其中大气湍流闪烁效应会严重影响到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因此,抑制大气湍流引起的闪烁效应,提高大气激光通信系统通信质量成为目前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闪烁效应的抑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分集技术、大功率发射、大孔径接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