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仰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是对世界的整体性立义和终极性价值追求,它不仅关乎一个独立生命个体的价值立场和存在样态,更关乎一个政党、民族的精神归属和历史命运。在“斗转星移、时移世易”的时代变迁中,旧的信仰形式悄然退场,新的信仰形式适时登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科学信仰,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建设不仅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实践课题,也是一项具有理论创新意义的学术探索。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建设属于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问题。传统的信仰建设往往围绕政治形势的需要,依靠外在化、单向度的方式进行,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在社会转型的现代性框架下,党员的个体意识觉醒、价值判断能力增强,中西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的特点,党内意识形态出现新态势,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本论文通过系统地阐释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建设内涵、考察信仰建设的历史进程、分析信仰建设的现状,认识和研究当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信仰建设挑战和困境,从客体逻辑和主体逻辑两个维度着手,旨在建构科学合理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探究系统有效的信仰建设路径,塑造坚定纯洁的领导核心。本论文主要围绕五个问题展开研究。第一,阐释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建设理论基础。厘清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开展信仰建设研究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一般信仰的基本特征,在探究信仰的一般性内涵的基础上,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探源,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批判观,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在信仰规定,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之独特内涵,进而概述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建设价值意蕴、基本要义和重要特征,为后文的系统分析提供概念结构和理论框架。第二,考察中国共产党信仰建设的历史进程。历史考察有助于把握党的信仰建设发展脉络,梳理信仰客体的发展形态、信仰主体的信仰状态与客观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科学的阶段划分是历史考察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可以分为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史三个具有显著特征的历史阶段,以此为根据,将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建设历程分为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这三个阶段进行系统的梳理考察。概述特殊的革命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信仰建设的初步探索和成果,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信仰建设的曲折发展,考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信仰建设的反省与巩固,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建设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第三,分析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建设现实状况。这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建设的关键内容。通过审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信仰建设的现实环境和严峻挑战,把握中国共产党进行信仰建设的创新和发展,诠释当代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建设面临的综合性“困境”和问题症结,从作为信仰客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作为信仰主体的中国共产党的双重维度着手,解析中国共产党信仰建设面临的问题之综合根源,为建构科学合理的信仰建设逻辑路径提供现实依据。第四,梳理中国共产党加强信仰建设的客体逻辑。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信仰建设的核心内容,其自身的信仰魅力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信仰建设的成效,影响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心态。通过信仰客体的合理性论证来提升它的“信以为真”和“信以为值”之可靠性,建构科学合理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是加强中国共产党信仰建设的客体逻辑。具体来说,包括延展马克思主义传统精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态,通过系统论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真理性和价值合理性,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魅力。第五,探究中国共产党加强信仰建设的主体逻辑。当代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建设“困境”不是信仰客体本身出现“危机”导致的,主要原因在于信仰主体的认知局限和理解失误而产生。因此,从主体维度出发,探索信仰建设的主体逻辑,是破解当代信仰建设难题的重要方式。基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复杂性、抽象性和非理性特征,明确加强信仰建设应遵循的主导性和多元性相融合、自律性与他律性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现实性与超越性相协调的基本原则,从优化信仰教育、塑造信仰载体、完善信仰保障三个方面着力打造有效的逻辑进路,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建设是一个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系统工程,能否始终保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考验中国共产党的治理能力,关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安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通过持续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在应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取得更加丰硕的信仰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