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毒根斑鸠菊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2.阿尔泰狗娃花化学成分研究 3.石生齿缘草的化学成分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119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菊科2个种植物斑鸠菊属植物毒根斑鸠菊(Vernonia cumingiana Benth.)的根、狗娃花属植物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 Novokr.)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及对紫草科植物齿缘草属植物石生齿缘草(Eritrichium rupestre(Pall.)Bunge)的全草进行了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着重对斑鸠菊属植物所含的倍半萜内酯类和甾体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药理学进展进行了综述,以及对狗娃花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学进行了综述。 利用现代制备色谱技术和分离方法对毒根斑鸠菊(Vernonia cumingiana Benth.)的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从该药用部位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V1-V20),并通过各种现代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解析并鉴定了这20个化合物。共发现了8个新化合物,1个新的天然产物,另外9个化合物为该属首次分离得到。新化合物中有4个甾体一糖苷,分别命名为斑鸠菊苷G(Vernonioside G,V4),斑鸠菊苷G1(Vernonioside G1,V6),斑鸠菊苷G2(Vernonioside G2,V14),斑鸠菊苷G3(Vernonioside G3,V12)。新化合物中四个新的甾体二糖苷,分别被命名为斑鸠菊苷H1(Vernonioside H1,V17),斑鸠菊苷H2(Vernonioside H2,V18),斑鸠菊苷H3(Vernonioside H3,V19),斑鸠菊苷H4(Vernonioside H4,V20)。这种斑鸠菊二糖苷具有Δ7,9(11)共轭二烯结构甾体母核结构,一分子阿拉伯糖单元取代在葡萄糖的3′位上。此外,我们还分离得到1个新的天然产物,即24-亚甲基羊毛甾烷-9(11)-烯-3β-醇乙酰化物(24-methyllenelanost-9(11)-en-3β-ol acetate,V1);首次从该植物中以原形形式分离得到倍半萜内酯苷8α-hydroxy-11β,13-dihydrozaluzanin C(V13)。 从毒根斑鸠菊(Vernonia cumingiana Benth.)中分离得到的一系列新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一方面从生源上丰富了该属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类群,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将下一步工作集中于该类群化合物的结构与该植物抗菌生物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 对阿尔泰狗娃花的化学成分研究中,从中分离并鉴定了21个化合物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对企业成本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思想、方法、手段和措施等进行了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头部^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观察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病灶的^18F-F
由于自身组织结构特点所致,上海总事务所与各省、各侨埠分事务所的设立,成为筹备全国商联会第一届大会的重要前提。上海总事务所成立后克服困难,为筹备本次大会付出了诸多努
针对4G系统对北斗系统无线电测定业务(RDSS)产生的邻频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机模块分解的影响分析方法,从理论上归纳出用户机抑制带外干扰的主要技术措施,两个关键指标
当前,在中小学实施教育或辅导的心理教师,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和拥有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A、B、C级资格证书的专任或兼任教师。他们中有一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物p16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方法: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nested methylation—specific PCR,nMSP)对69例胃癌患者血浆中p16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
本文从网络内容过滤方向介绍了精确字符匹配算法的发展过程,描述和比较了目前国内外高性能精确字符匹配算法性能及特点,最后对该技术目前的难点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引
目的:探讨大肠癌特异性标志物,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提供帮助,同时为理解大肠癌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收集6例大肠癌患者,应用高灵敏的二维凝胶电泳和MALDI-T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表达与小肠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研究包括35例正常小肠(空肠)组织和7例手术切除的小肠腺癌组织,临床资料查阅病历;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