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菊科2个种植物斑鸠菊属植物毒根斑鸠菊(Vernonia cumingiana Benth.)的根、狗娃花属植物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 Novokr.)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及对紫草科植物齿缘草属植物石生齿缘草(Eritrichium rupestre(Pall.)Bunge)的全草进行了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着重对斑鸠菊属植物所含的倍半萜内酯类和甾体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药理学进展进行了综述,以及对狗娃花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学进行了综述。 利用现代制备色谱技术和分离方法对毒根斑鸠菊(Vernonia cumingiana Benth.)的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从该药用部位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V1-V20),并通过各种现代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解析并鉴定了这20个化合物。共发现了8个新化合物,1个新的天然产物,另外9个化合物为该属首次分离得到。新化合物中有4个甾体一糖苷,分别命名为斑鸠菊苷G(Vernonioside G,V4),斑鸠菊苷G1(Vernonioside G1,V6),斑鸠菊苷G2(Vernonioside G2,V14),斑鸠菊苷G3(Vernonioside G3,V12)。新化合物中四个新的甾体二糖苷,分别被命名为斑鸠菊苷H1(Vernonioside H1,V17),斑鸠菊苷H2(Vernonioside H2,V18),斑鸠菊苷H3(Vernonioside H3,V19),斑鸠菊苷H4(Vernonioside H4,V20)。这种斑鸠菊二糖苷具有Δ7,9(11)共轭二烯结构甾体母核结构,一分子阿拉伯糖单元取代在葡萄糖的3′位上。此外,我们还分离得到1个新的天然产物,即24-亚甲基羊毛甾烷-9(11)-烯-3β-醇乙酰化物(24-methyllenelanost-9(11)-en-3β-ol acetate,V1);首次从该植物中以原形形式分离得到倍半萜内酯苷8α-hydroxy-11β,13-dihydrozaluzanin C(V13)。 从毒根斑鸠菊(Vernonia cumingiana Benth.)中分离得到的一系列新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一方面从生源上丰富了该属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类群,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将下一步工作集中于该类群化合物的结构与该植物抗菌生物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 对阿尔泰狗娃花的化学成分研究中,从中分离并鉴定了21个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