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规律是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和制度安排的技术基础,也是老年保障领域相关问题研究的前提,因而一直是国际老年保障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过去,由于缺乏权威的数据,中国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常常借用其他国家的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规律,据以研究中国问题,并制定政策。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加剧,中国迫切需要寻求本国老年人失能状态的转移规律。本研究以全国老龄委2000年开始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跟踪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精算分析等方法,寻找中国老年人的失能状态转移规律,并研究其应用。首先,本文以中国老年人失能状态分类作为失能状态转移规律研究的切入点,在借鉴国际上基于ADLs和IADLs对失能分类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中国老年人ADLs和IADLs失能的特点.确定中国老年人失能状态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构建连续时间的马尔科夫模型,计算2006-2010年两次调查间中国老年人的失能状态转移概率,并运用一系列方法估计得到失能状态转移强度。接着,对状态转移强度进行修匀,借鉴生存函数假设中的Makeham假设,拟合中国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强度曲线,并通过由状态转移强度曲线计算的死亡概率和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的死亡概率相比较,检验转移强度曲线。最后,利用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强度曲线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分年龄人口数.预测中国2011年~2015年失能老年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