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视野中的杨绛婚恋叙事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yi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文学史上,杨绛是一位作品数量不多,但却有特殊价值的作家。  杨绛的小说、戏剧等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婚恋中的喜剧、闹剧和悲剧,展现了婚恋中的困境与尴尬,智性地书写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无奈。本论文拟从性别视角,通过杨绛的散文和有关传记,以杨绛的小说戏剧为主要的文本依据,结合女性主义理论、人物形象理论,对杨绛小说戏剧婚恋中的人物形象和两性关系做一次细致的梳理与分析,力图对其文本中的婚恋叙事有更深入、全面的阐发,透视杨绛在婚恋叙事的总体倾向以及两性关系的书写姿态和背后的文化内涵,解析杨绛的婚恋叙事和情感家庭生活的关系,为现代人的家庭、婚姻和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结语。绪论部分主要梳理和评述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界定出研究对象,阐明本论文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解析杨绛婚恋叙事中的总体倾向:爱情的缺席。首先从杨绛早期的小说创作入手,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女“知识分子”“爱情神话”的破灭,通过对庸俗女性形象的刻画,来揭露她们婚后琐屑无聊的生活,显示她们婚姻中的无爱状态。其次,通过杨绛喜剧的文本解读来透视中西文化撞击下金钱物质对婚姻爱情的冲击,对人性的异化。最后,通过分析《洗澡》中余楠、许彦成等人,分析特殊年代背景下的婚恋观和作者对那个时代爱情的态度。第二章对杨绛作品的的性别角色进行解析。首先对婚外情中的男性形象分析,具体分析他们的出轨与回归,“围城”内外的主动和被动,揭示他们的人性弱点。杨绛的创作对男性权威形象解构的同时,也体现出杨绛对婚姻的认同和维护。其次通过分析传统女性、新女性形象观照她们在爱情、婚姻中的角色困境和情感困境,揭示传统女性对男性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展现新女性追求自我和爱情中的无奈和尴尬。第三章通过对杨绛作品的婚恋叙事与情感家庭生活的关系的分析,来展示杨绛在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角色和家庭地位。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指出杨绛的婚恋观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其他文献
1990年代以后,中国大众媒体进入产业发展期,一种全新的传播语境或者说媒介化环境形成。大众媒体由幕后走向前台,主动介入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活动,将文学置于文化产业的行列,用媒介市
本文是在梁庭望先生的“中华文化板块结构”理论下,进行的文学研究。“中华文化板块结构”具体分四个文化圈和十一个文化区:即中原旱地农业文化圈,包括黄河中游文化区和黄河下游
本文分三章探讨了周密的《武林旧事》。  第一章论述了《武林旧事》的版本和内容。《武林旧事》版本在元明清都有,其中明代的版本系统流传比较复杂;其内容则以宫廷典仪和风俗
楚系简帛文字诸多层次、全面深入的研究是伴随着楚系简帛文字材料的不断发现、刊布而得以实现的。文字考释是基础,文本文献的研究是题中之义,其他许多方面的研究则是其进一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