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二价核酶基因构建与抗PLRV转基因马铃薯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eng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锤头状核酶的作用模式,设计、合成并克隆了特异性切割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中国分离株(PLRV-Ch)复制酶基因负链RNA的二价核酶序列。将该核酶基因克隆到pGEM-4Z中,构建成体外转录载体pGEM-4ZDR;同时将包含核酶切割识别位点的PLRV-Ch复制酶基因cDNA近5’端的874bp片段反向插入到pGEM-4Z中,构建了体外转录载体pGEM-4ZR5。以线性化的重组质粒pGEM-4ZDR和pGEM-4ZR5为模板,在T7 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分别转录获得核酶RNA和PLRV-Ch复制酶基因5’端负链RNA底物片段。将以上两种RNA转录物混合并经37℃保溫后,检测结果表明所得核酶RNA对PLRV-Ch复制酶基因负链RNA在体外具有较强地特异切割活性。 为了进一步培育抗卷叶病毒的转基因马铃薯,将所克隆的核酶基因导入双元质粒pROKⅡ中,获得植物表达载体pROKⅡ/DR,经三亲融合转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LBA4404(pAL4404),用于介导叶盘法转化马铃薯外植体。经PCR和Southern-blot检测,证明目的基因被成功地导入所得马铃薯再生植株,其转化率约为14.5%,并能够在无性繁殖后代植株中稳定存在。RNA dot-blot和RT-PCR检测表明,再生马铃薯植株中的二价核酶基因可以转录表达。蚜虫传毒接种PLRV后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转基因马铃薯株系分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病性。其中,经病毒接种的转基因马铃薯株系L5、L7、L8和J-1的无性繁殖后代在续发感染中仍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性,产量损失与感病受体品种对照相比明显降低。在防虫、无病小区中进行的产量鉴定试验表明,转核酶基因马铃薯株系间的产量变异幅度较大。其中对PLRV表现高抗的转基因株系L5和J-1产量与未转基因受体品种差异不大,为最终获得抗PLRV马铃薯新品系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禾谷类作物的胚乳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淀粉是谷类作物胚乳中最主要的贮存碳源,它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混合而成的,两者在胚乳中的比例决定了禾谷类作物谷粒的质量。胚乳中淀
松香酸与三氯化磷反应制得松香酰氯,收率85%以上。松香酰氯与谷氨酸钠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松香酰谷氨酸,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合成条件为:松香酰氯与谷氨酸摩尔比为1∶ 0.8,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