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各省经济联动奠定了制度基础,推行分税制改革后,省级政府的财权得到显著提升。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这为省级政府间争夺税基、发展本地经济提供了条件,而“唯GDP”的官员考核机制则进一步加剧了省级政府间为争夺资本和要素而展开的竞争。为了吸引资本和要素流入,各地政府不断出台形式各样的税收优惠政策政策,如财政奖补、放松征管力度等以降低税负。政府改革的方向应以满足居民需求提升居民福利水平为导向,对此我们要不断改善和提升民生。在政治晋升的压力下,地方政府间展开的税收竞争使大量的财政支出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短期内政绩显著的项目中,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冗余,而涉及居民实际福利水平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因此,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与居民社会福利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以我国2009—2017年间31个省级政府数据为样本,研究省级政府间展开的税收竞争对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为提升公共品供给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提升居民福利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并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角度和成果。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为理论介绍,首先阐述了税收竞争的定义和社会福利的概念。并对本文研究的横向税收竞争和社会福利进行概念定义。从公共选择、财政分权和制度竞争三个方面介绍了税收竞争和社会福利相关理论,并从促进和抑制两个方面阐述横向税收竞争对社会福利的作用机理。第三部分为现状分析,从税收优惠竞争、财政返还、财政奖补和买税等方面及各省(市、自治区)、国家审计署、各地方审计厅官网公布的政策文件详细介绍横向税收竞争的表现形式。利用全国宏观税负与该省宏观税负的比值对全国和各省市横向税收竞争的现状进行度量。从居民经济生活、教育、文娱、社保就业、医疗救助和生活环境六个社会福利相关财政支出和从居民经济生活、就业、消费、医疗和环境五个社会学角度的福利水平分析我国社会福利现状。第四部分为实证检验,首先介绍了常用的空间计量模型和检验方法。对实证中涉及的社会福利、税收竞争和控制变量进行指标介绍及所用数据来源,并构建了基于地理相邻、经济距离、地理经济交叉三种情况下的空间矩阵。通过测算莫兰指数,进行LM、Robust LM检验以确定具体适用哪个空间模型,利用Hausman检验判断适用哪种效应,最终确定六项福利性支出和居民福利水平多适用的具体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横向税收竞争对六项福利性支出和居民福利水平均存在抑制作用,且与地理相邻省份间的竞争程度最大,大部分福利性支出在空间上表现为策略模仿型。第五部分为横向税收竞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实证结果分析了横向税收竞争存在逐底竞争、导致居民福利水平受损,且发展性福利支出的挤出效应严重等问题。并从财税体制不健全、考核机制不科学、交流渠道不畅通、支出结构不合理四个方面展开详细的原因分析。第六部分为政策建议,结合第五章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官员考核办法、加强政府间交流合作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四个方面给予政策建议。具体包括确定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建立地方税收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规范恶性税收竞争行为。将福利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特别是发展性福利支出、就业率、每万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环境治理、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中,并赋予更大的权重比例。共同组建协同发展平台,明确各地区在协同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生存性福利支出和发展性福利支出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为居民提高有效的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