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杆状病毒基因组的初步研究及家蚕yellow基因家族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ww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baculovirusexpressionvectorsystems,BEVS)的改进与完善,为成功表达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有用蛋白和疫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目前多种杆状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已被测定,而柞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由于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效率比较高、表达量高,成本低,有其独特优点,因此我们对柞蚕杆状病毒基因组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随机克隆方法,建立柞蚕杆状病毒的质粒基因文库,通过对插入片段进行克隆鉴定和序列分析,获得了柞蚕杆状病毒的三个新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 1在基因结构上,odv-e56基因上游具有晚期调控保守序列TTAAG,是一晚期表达基因,其推定的ORF为1125bp,共编码374个氨基酸,基因内部有一个保守的糖基化位点、六个半胱氨酸残基和两个疏水区;ie-2和pe-38基因都是极早期表达基因,其推定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295和302个氨基酸,并且内部含有一个保守的锌指结构和亮氨酸拉链。 2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odv-e56基因与黄杉毒蛾多角体病毒最高,而与松树叶蜂多角体病毒同源性最低;ie-2和pe-38基因都与黄杉毒蛾多角体病毒的同源性较高,与家蚕的同源性比较低。 3在分子进化上,柞蚕杆状病毒odv-e56基因可能存在两种进化方式:一类以点突变为主,基因长度变化不明显,另一类突变以小片段的碱基增减为特征;ie-2和pe-38基因则出现大片段缺失,是研究物种分子进化比较典型的基因。 在家蚕EST文库中,许多学者发现了有关细胞凋亡基因、组织分化基因、蛋白酶抑制剂、抗菌肽基因等许多已知功能EST,以及组织和时期特异表达基因,是家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活跃领域。本文通过用果蝇yellow基因的保守区MRJP检索家蚕EST文库,获得一系列同源性的EST,构建了家蚕yellow基因家族,并分析了其序列及组织表达分布。 1通过用果蝇yellow基因的MRJP的保守区序列检索家蚕的EST文库,共检索到74条与其同源的家蚕EST序列,应用DNAstar、ClustalX程序进行分类拼接,获得七个都具有部分MRJP保守区的基因片段,组成一个基因家族,且与果蝇的yellow基因家族成员都有同源性故命名为家蚕yellow基因家族(Bm-yellowfamily)。 2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的方法补全了其中六个家族成员(Bm-yellow1-6),其中Bm-yellow1-5都有一个保守、完整的MRJP结构,Bm-yellow6只有部分MRJP结构,每一个成员在N末端都有17-26个疏水信号肽。在家族遗传进化分析上可以明确得出,家蚕yellow基因家族是一单系群体,且基因间同源性比较低。 3从组织表达分布上,Bm-yellow1和Bm-yellow5在所有器官都有表达,Bm-yellow3除了血淋巴中没有表达之外,在其它器官都有表达;Bm-yellow4除了中肠和丝腺和熟蚕期的马氏管没有表达之外,在其它组织都有表达;Bm-yellow6只在头部、翅原基、体壁、性腺和熟蚕期的气管中有表达。
其他文献
无角牦牛便于管理,减少牛群之间的争斗伤害,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目前有关牦牛无角性状调控主效基因及机理的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以无角牦牛和有角牦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分
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是许多真核生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溶酶体天冬氨酸蛋白酶,可以降解胞内和胞外蛋白质。金属基质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是一种锌
本实验以21日龄断奶仔猪为对象,研究了外源核苷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并确定适宜剂量以及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选择404头21±2日龄断奶的PIC仔猪,其中4头在当日屠宰。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