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山东省临沂市“柳琴戏”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化”的保护开发之路,以期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文章对柳琴戏的历史、产地以及制作工艺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柳琴戏的艺术来源和艺术特色。柳琴戏是中国民间戏曲的一个品种,其前身为“拉魂腔”,根据其传承谱系推算,大约起源于乾隆(1736-1796)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各种证据表明,柳琴戏起源于山东临沂。纵观柳琴戏的发展演变过程,大体上是循肘鼓子、拉后腔、拉河腔、拉魂腔、柳琴戏之脉沿革发展的,而拉魂腔是在柳子戏、肘鼓子、花鼓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柳琴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演唱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创造,自由地变化。
文章还分析了柳琴戏的价值、发展脉络和现状,将柳琴戏的价值概括为“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并根据柳琴戏自身价值的蜕变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对其生长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三个阶段的划分,即自然民俗阶段、遗产与文化阶段、资源与产业阶段。在以上叙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柳琴戏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柳琴戏的现状是矛盾的,她既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重新肯定,也有政府的保护和鼓励政策,但在现实当中,她的传播和传承仍然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文章接着提出了柳琴戏的产业化发展战略。柳琴戏的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立体化工程,其中存在着诸多风险,首先需要“转变认识”,包括“转变对柳琴戏的认识”、“转变对保护和利用的认识”、“转变对产业化的认识”。
文章最后论述了柳琴戏产业化的实施。第一节论述了柳琴戏产业化的一些前提条件,比如“文化生态”、“艺术创新”、“人才”、“市场”、“资金”、“规模化”等。第二节论述了柳琴戏产业化的具体步骤,首先要“明确操作主体”,其次要“转变市场定位”,最后须“加强整体运作”。虽然产业化是解决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决不能认为只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所以第三节论述了在产业化条件下对柳琴戏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