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地区美丽乡村地域性建设初探——以枣庄市兴隆庄为例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n370181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大面积推行,作为乡村理论建设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实践作品与研究文献常见于诸多期刊论文,多位学者从多角度对其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美丽乡村地域性传承与创新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在整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美丽乡村地域性建设现状,分析其地域性建设多方面问题与成因,针对鲁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地域性差异,归纳与总结相应的应对策略。从产业发展和规划设计的角度对美丽乡村地域性建设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与操作手段的支持。  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当前美丽乡村地域性研究背景进行简要的陈述,阐明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界定了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同时,明确了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二部分,阐述了地域性与美丽乡村的相关概念,并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后续鲁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地域性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部分,通过对鲁南地区乡村地域性差异及特色进行分类探讨,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与组织实施以及具体设计手法等角度对美丽乡村地域性建设提出应对策略,并辅以案例进一步说明;第四部分,通过对兴隆庄村石板房实例进行详细分析,着重就鲁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山地建筑的形态、布局、结构特点等进行探析,挖掘鲁南地区传统乡村中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以使其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传承和发扬。
其他文献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曾驻于武安市的冶陶镇冶陶村。在1946年到1948年期间冶陶村成为晋冀鲁豫边区秘密首府,曾一度成为晋冀鲁豫四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
我国的传统民居建筑承载着优秀的历史文化,在这些传统建筑中不仅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思想、价值观和审美观,更是我国传统文化所遗留下来的物质财富和智慧结晶。武安地区遗存有许
士文化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瑰宝,更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与内驱力。士文化对上影响着统治阶级政策策略,对下影响着普通老百姓的伦理道德,渗透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
随着直辖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目前,城市建设已进入“二环时代”,住区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山地规模住区大量涌现。在快速城市化与土地供需矛盾日益激化
本论文属于工程实践类论文。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发展迅速,数量与规模都极具扩大。许多高校不同程度地都面临着扩大、调整、改建、新建等各项任务。其中,教学楼是其中重要的
用于军事防御的据点是由史前防御聚落发展而来,在战争时踞城作战是早期防御的主要作战形式。随着战争的发展,除了筑造城池驻守,还衍生出将这些城垒连接起来的线性防御工事--长城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正在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制约经济发展也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生活。为了恢复生态平衡、
体育场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表,也为市民提供观看比赛或演出、运动休闲的空间场所,而体育场建筑公共空间是体育场中市民使用最为频繁的区域,也是体育场空间
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老龄率已达8.9%,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30%,面对正在加速跑进老龄社会的局面,我们在很多地方显然还准备不足,尤其在养老机制还不健全的农
青岛是一个拥有丰富近代公共园林建设历史的城市,先后经历了德占、日占、北洋、第二次日占和民国等重要历史时期。德占时期(1897~1914)是青岛城市公共园林建设的起源阶段。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