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说到底,就是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而小学中段(三、四年级)正是写作素养习得的开始,所以小学中段习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中段的写作统称为习作)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际上,在目前的一线习作教学中,绝大多数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缺乏基于学情的有效指导,关注写作成品。这种教学就是写作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文章写作”阶段。鉴于中外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致经历着三阶段:文章写作、过程写作、交际语境写作。可见,我国的写作教学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迫切诉求写作教学的更进。笔者以宜春市某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为研究对象,遵循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实践—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开展为期两年的实证研究。本论文除引言、结论和附录外共四章。第一章从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角度,分析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应然要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兴趣、习惯和习作素养而教;对宜春市某小学习作教学过程指导的现状进行调查,聚焦三方面:学的兴趣不足、教的过程不实以及目标不长远。第二章基于应然与实然的差距,从理论上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即加强习作过程指导。第三章将过程写作法应用到宜春市某小学习作教学中探寻实施路径:宏观上构建统编本教材习作教学体系,着眼长远目标的达成;中观上操作一次长程习作任务群过程指导,激发习作兴趣;微观上在一堂具体作文课中落实过程指导的具体环节,夯实过程指导;最后笔者通过自身实践,梳理习作过程指导方法:下水习作法、反作文法和习作清单法。第四章对基于过程指导的习作教学的效果进行辩证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与前瞻,提出过程指导应学情化。笔者读全日制研究生之前是一名公办小学语文教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本文以期通过实证研究,打开新的教学理论视角,科学审视理论,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实践习作教学指导路径,以求为基础教学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