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1954—1964年间,美国出于东南亚冷战需要,而对老挝政治发展进程实施的干预;阐述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三位总统任期内,美国对老挝政策的变化调整,探讨该时段内美国的介入与老挝国内政治动荡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冷战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政策为出发点,探究美国在“塑造”老挝政治格局过程中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和现实结果出现巨大差距的根源。本文综合利用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会图书馆、肯尼迪总统图书馆、中国外交部档案馆、乔治城大学图书馆等馆藏原始档案,辅以各类与之相关的已刊文献和公开出版物,力求以详尽的史料为基础,更为准确地还原史实。全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阐述美国干预老挝政治的缘起。冷战初期,美国将东南亚地区视为“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前沿”,试图在东南亚扶植反共政权,将该地区纳入美国主导的“自由世界”体系。美国对1954年《日内瓦协议》所规定的老挝中立、不加入任何军事集团等诸项安排感到不满,对老挝国内存在的由共产党领导政治军事组织(巴特寮)尤其感到担忧。为阻止老挝“被共产党颠覆”,美国开始向老挝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老挝政府采取“强硬手段”收回巴特寮控制的根据地,阻止老挝政府在谈判中向巴特寮做“重大让步”,通过资金和技术援助帮助老挝加强“反颠覆”力量,并在1955年选举中向老挝保守派提供支持。第二章论述富马亲王上台后,在老挝内外政策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美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秉持中立主义的富马亲王担任首相后,对内推动与巴特寮的和解进程,接受巴特寮成员参加联合政府。对外奉行和平中立政策,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美国担忧富马的政策将给巴特寮带来更大的活动空间,最终导致“老挝完全被共产党征服”,因而采取更为直接的手段插手老挝国内事务,试图扭转富马政府奉行的“妥协”与“亲共产党”路线。当得到美国支持的老挝保守派在1958年选举中遭受重创后,中情局开始在老挝扶植“具有坚定反共精神”的年轻政客。老挝年轻政客采取的对抗的行动,破坏了富马政府的稳定性,直接导致了富马政府的垮台。第三章主要论述1958-1961年间老挝出现的政治动荡局面,以及美国采取的“挽救措施”。亲美政客培·萨纳尼空担任首相后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未能取得明显成效,反而加剧了保守派之间的裂隙,破坏了老挝政府同巴特寮业已达成的和平协议,导致政局动荡,烽烟再起。面对萨纳尼空政府的政治危机,美国各行政机构未能达成统一的应对方针,最终坐视萨纳尼空政府垮台。1960年8月贡勒政变发生后,富马重新担任首相,老挝中立派同巴特寮结成了统一战线。在策划右派——中立派合作未果后,美国选择承认文翁——富米右翼集团建立的政府拥有“合法地位”,支持右翼集团通过军事手段“平定叛乱”。然而得到美国支持的右翼政府,却面临重重困境,在政治上无法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军事上无法击败巴特寮和贡勒武装,这迫使新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尝试寻找解决老挝问题的“新思路”。第四章阐述了老挝危机发生后,美国为推动重建“老挝中立”机制与联合政府而付诸的努力。肯尼迪就任总统后,面对老挝右翼集团在国际社会上的孤立和战场上的颓势,不得不调整策略,不再一味谋求在老挝建立“亲西方政权”,而是尝试建立一种能够维护“老挝中立”的国际机制,加上一个囊括左中右三种势力的联合政府来稳定局势,阻止老挝在短期内“落入共产党之手”。在构建“老挝中立”和组建联合政府的谈判中,美国遭遇了多重阻力,包括盟国之间貌合神离,中苏越在外交和军事上的施压,富米顽固的不合作态度等,不得不一再做出让步,最终只得“勉强接受”一份不令美国满意的中立协议,以及一个极不稳定的“联合政府”框架。第五章阐述了在“老挝中立”机制破产与联合政府的崩溃的过程中,美国所采取的“补救行动”,以及美国处理老挝事务从“政治介入”到“军事干涉”的转变。解决老挝问题的国际协议达成后,美国将富马视为维护西方在老挝利益的依仗对象,向富马提供经济援助与政治、道义方面的支持。在美国的拉拢下富马的政治立场逐渐“右转”,演变为亲西方势力的代言人,他所领导的中立派也逐步走向分裂。随着美国和其他利益攸关国的干预,通过1962年扩大日内瓦会议建立起的“老挝中立”原则和联合政府很快走向崩溃,国内战火重燃。由于老挝各方重新达成政治协议的条件已不复存在,加之越南战争的需要,美国逐渐走上了在老挝实施军事干涉的道路。结论部分通过对史实的回顾,归纳美国干预老挝政治发展进程的动因及特点,将冷战时期美国在老挝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干涉行动作比较,总结美国在老挝“构建稳定的反共政权”最终失败的原因。冷战初期美国对外政策过分执着于“反共”的需要,将意识形态作为评判敌友的重要标准,使美国处理老挝事务的手段过于僵化,脱离了老挝实际国情,盲目的干预最终造成了对美国和老挝“双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