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中国粗钢产量8.08亿吨,占全球49.6%;粗钢消费量7.09亿吨,占全球43.4%;铁矿石进口量10.24亿吨,占全球贸易的71%,是全球第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2000-2016年,中国累计粗钢消费81.9亿吨,作为世界“加工厂”,中国为全球提供了大量的钢材和含铁终端产品。其中,出口的建筑用钢、机械零件等含铁终端产品占各全球贸易量均超过30%。中国为全球提供产品服务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随着商品国际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含铁商品的隐含碳排放转移情况应该被放在一个更公平合理的地位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尤其在中国含铁商品生产与部分消费分开的情况下,应明确自身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有利于中国有理有据的维护自身合理碳减排利益,以促进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本文选取了联合国贸易统计署(UN comtrade)中的所有含铁商品HS海关八位编码1874项,统计了2000-2016年共7万项贸易数据,确定了中国各含铁商品的含铁系数(包括消费端的含铁终端产品),以所收集的各含铁商品贸易量为基础测算出中国贸易中铁物质流动状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中的钢铁各工艺技术指标为基础,按照《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2006》中碳排放计算方法为参考,建立各类含铁商品的碳排放系数计算模型。采用物质流分析后的含铁贸易量、碳排放系数对中国含铁商品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中国在含铁商品的国际贸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2)2000-2016年中国一直处于隐含碳排放顺差状态,中国在世界钢铁行业承担的碳排放量并没有通过进口显著抵消由出口带来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3)2000-2016年中国为美国、韩国、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承担了大量的隐含碳排放;(4)中国部分高端特种钢铁产品与日本等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最后从中国含铁商品的贸易和环保担责两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1)改善含铁商品出口结构;(2)化解国内过剩产能,转移贸易区域布局;(3)维护合理排放利益,重视贸易隐含碳转移问题,争取改变现有的碳排放承担原则;(4)淘汰国内落后产能,进一步推进技术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