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固执”——论沈从文小说的创作心理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ve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试图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和梦的理论来分析沈从文的创作人格,以及其乡土小说和都市小说的创作心理.该文认为:现实中沈从文的人格是温和宽厚、富有理性的,而在创作中,其人格是固执极端、缺乏理性的;这种固执,使沈从文获得了宝贵的创作个性;沈从文创作人格的这一极端性,是其心理失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正是这一固执个性,才造就了沈从文,造就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湘西世界.沈从文"乡下人"这一概念并非是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所建构的宗法制"乡村文化",而是一种原始文化的遗存;其"乡下人"具体包涵二项内容,一是野性的生命,一是自由的性爱;"野性的生命"主要以湘西水手这一形象为载体,"自由的性爱"主要通过翠翠等湘西女性形象,甚至湘西妓女来表现;沈从文在乡土小说中所建构的理想的生存图式,心理根源是其人格发展童年时期出现的"停滞现象",在都市遭受精神挫折后,其人格发展出现了"退行"现象;这种"人格退行"决定了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创作基调.沈从文都市小说的创作意图,既非是为创造一个与其湘西世界相媲美的都市世界,也非为报一己之私仇的发泄工具,而是以梦的伪装形式,歪曲地表达他的欲望满足,即找寻理想的生存方式;沈从文都市小说中不合理性、极端偏执的思维形式,正与梦的形式相吻合;这是沈从文在现实中对教授等都市人物的援助感激不尽,而在创作中却对教授等都市人物进行极端丑化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起步较晚,受西方女性解放思潮影响较大.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的朱虹翻译了《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和《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其中关于女性文学
张炜是当代文坛上富有自己创作特色的作家,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扣问和追寻一直是他小说创作的重要命题.在他八、九十年代创作的四部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柏慧》和
《灰阑记》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的故事,许多研究者都对不同的《灰阑记》文本进行过比较研究,然而其中的大多数研究都属于传统影响研究的范畴。本文另辟蹊径,采用新翻译
从文艺研究的现状来看,当今社会进入了"读图时代".以听觉艺术为主要特征的广播文艺逐渐"边缘化",影视文艺的研究成为热点,而对广播文艺有所忽略.然而就现实意义来说,这种忽略
公元八百六十年至九百零七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的李唐王朝日薄西山的最后四十七年,这一时段的文学似乎也暮霭沉沉.该文以"颓唐"来代称李唐的最后四十七年,分别对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