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是经由股票期权激励契约可以达成的契约治理;是公司契约治理范畴下,以管理层为主要受众、旨在协调委托代理双方之间发展预期冲突的一种股权激励薪酬契约治理;缔约双方以缔约行为互致信任基础,来表达认同股票期权激励契约对未来或然契约准租剩余的配置并自愿接受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的本质,应是在未来某一特定期间内、某一特定履约情境(公司)中,委托人对代理人履约行为的激励和约束,也是代理人对委托人进行资源配置和剩余索取权配置行为的激励和约束;通过缔约双方之间的多期行为策略博弈来确定各自的可行为能力边界,是一种不完备激励契约的动态关系性治理。但迄今以来,却一直被设计并应用为,旨在协调双方利益目标冲突而由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单向、单维激励约束的一种完备激励契约治理。因此,本文以不完备激励契约为透镜,结合缔约人寻求实质自由发展的根本行为意图,解析、重构了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分析框架,得到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路径的理论模型,并分别以实证检验和仿真检验予以证实和证伪。具体的研究结构如下:全文7章,分由四个逐级递进的层次来论证主题。第1-2章为第一层,以事实现象和文献支持论证主题研究的必要性。第3-4章为第二层,以规范研究方法论证主题构想的可能性。第5-6章为第三层,以实证研究和仿真模拟检验主题的立论。第7章为第四层,结论和展望。第1章,绪论。由美国次贷危机揭示的被扭曲的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现状引题,针对中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的现状,思考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应当是什么?中国上市公司可以实现怎样的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并由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展开概述全文的立意和布局。第2章,文献综述。首先,厘清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文献研究的脉络;其次,综述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已有文献研究的三大重心——目标、机理和路径;据以在理论维度把握本文的研究视角——不完备激励契约;进而为全文的解析、重构和检验提供必要的文献支持。第3章,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依据不完备激励契约治理的本质、机理和作用对象,解析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的逻辑结构,得到由契约理论、组织激励理论、管理控制理论和行为理论的实验证据四维理论模块构筑的一个跨学科的、互为勾稽的合作解。为第4章理论分析框架的重构夯实了理论根基。第4章,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及其核心契约模型的变迁中,得到基于不完备激励契约重构理论分析框架的可能,进而从内涵、本质、目标、机理和路径五个维度基于不完备激励契约和人的真实行为意图重新诠释了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是对当前基于完备激励契约的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理论分析框架的推陈出新。是全文的立论,为第5章实证检验的主题,并为第6章仿真检验提供理论模型。第5章,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的实证检验。旨在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中国上市公司这一特殊履约情境卞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的现状。以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122家中国上市公司为总体研究样本,由一般性的描述统计分析得出初步判断,由多元回归检验判断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的目标,结合回归检验和市场检验判断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的现状。是对第4章的立论和第6章的构想所给予的经验数据支持。第6章,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路径的仿真检验。基于不完备激励契约方法论,对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的路径进行契约推理,按照“假设场景、推理问题的解和设计契约治理路径”的步骤,提出逻辑设想,并以Netlogo仿真软件编程,以计算机环境模拟中国上市公司,检验缔约人行为策略变化对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的影响,进而寻得一种能使中国上市公司实现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终极目标的有效路径。是对第4章立论的拓深,并与第5章相得益彰完成检验。第7章,结论与展望。提炼全文的研究结论,分析贡献与创新,并对未来可深入的研究方向和可拓展的研究空间作尝试性的思考。全文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基于不完备激励契约重构了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核心思想如下:依据缔约双方对可行为能力的认知和预期的不同,本文将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目标两分为初级契约治理和终极契约治理。前者是基于拓展经济可行为能力的斥求对缔约双方利益目标冲突的协调;后者是基于拓展道德可行为能力的斥求对缔约双方发展预期冲突的协调。初级契约治理,可通过“以利治利”实现缔约双方的经济自由;终极契约治理,是通过“以义务利”实现缔约双方的实质自由。基于GHM和TCE不完备契约理论模型、按照契约治理的作用时序,本文重构了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的机理。通过剩余索取权的初始配置和附着再谈判、心理授权的部分条款来提高缔约人从事机会主义行为可能遭受的经济惩罚和道德律惩罚,以引导其对道德可行为能力的认知和斥求;以触发缔约人内在的道德律从而实现自激励主导的契约治理路径,进而弥合了不完备激励契约的不确定性,并发掘了缔约个体内在的道德律对其行为的驱动作用以及对群体行为秩序的影响。当缔约人的个体行为特征,呈现“完全理性经济人的最大自利→有限理性经济人的有限自利→自由选择、公平偏好社会人的互惠利他→……”变动时,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呈现“契约准租的公地悲剧→契约准租的不稳定→契约准租的边际递增”的变化。本文将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的路径重构为,“竞争机制下自我履约实现的合作→第三方强制履约力量保证的合作→利他惩罚者强互惠行为维持的合作→退出推动的消极合作与再谈判推动的积极合作”。构建了一个机会主义履约行为分析框架据以具体论述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的路径,得到自激励主导的自我履约路径。即,以契约要件和再谈判、心理授权、退出机制等等的设计明示缔约人机会主义履约行为可能导致的可行为能力贬损和被强互惠惩罚的经济损失等违约代价,以引导缔约人的行为偏好及对其可行为能力的预期,进而影响其履约行为策略。表现为缔约人由初始的合作、背叛两种策略类型演化为合作、背叛、强互惠(积极利他惩罚)和退出(消极利他惩罚)等多种行为策略,以再谈判和心理授权的设置使不同行为策略的缔约人之间的博弈是多期的、可重复的,从而形成缔约人之间行为策略互动的制衡。须知,基于不完备激励契约对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所做的解析、重构与检验,最终的落脚点,是求证一种适合中国上市公司的契约治理路径,以实现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的终极目标。理想的预期,不仅可以满足身为自然人的缔约人对提高其经济可行为能力的欲望,更重在拓展其道德可行为能力;不同行为偏好的缔约个体之间展开行为策略博弈的结果将涌现出一种良性竞合的群体行为秩序,使得作为法人缔约人的公司,能够实现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均衡治理,从而拓展其可行为空间;终将实现缔约双方各获实质自由的双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