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荐承销商声誉与企业IPO后长期业绩表现关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h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至始至终都具有融资需求,在资本市场初级阶段,企业只有通过贷款方式来缓解资金缺乏问题,随着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经营业绩好的企业可以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方法来满足融资需求。虽然中国的新股发行审核制度日趋严格,但监管者和投资者对发行企业的认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IPO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市场对发行企业的认可,监管者及投资者无法掌握发行企业内部信息,三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2004年2月,中国证券新股发行上市首次引入保荐式审核制,规定,保荐机构需严格按照行业规则和职业规范,诚信尽责,对发行人的上市资料和披露信息进行严格核查,督导发行企业经营财务规范运作。2006年5月实施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发行企业必须披露真实可靠、准确完整的企业信息。保荐机构应诚信尽职、积极主动、认真核查和辅导推荐,并保证所出具的保荐书真实可信。2006年9月实施的承销管理办法同样明确了承销商的职责和行为规范,保荐承销商制度的施行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部门监管者和投资者对发行人信息不对称问题,发挥保荐承销商在保荐承销行为中公正可信的第三方认证作用,由此形成保荐承销商的市场声誉,理论上,保荐承销商声誉对其自身行为会产生约束作用,保荐承销商会不断地维护和提升自身声誉。发行人认为:声誉差的保荐承销商谈判能力和询价能力低,一定程度上导致投资者对其新股价值错误判断。监管者和投资者认为:声誉好的保荐承销商比起声誉差的保荐承销商舞弊的成本更大,声誉好的保荐承销商往往和经营质量好的发行企业联系在一起。因此,保荐承销商声誉在新股上市中具有信号传递的作用,处于信启、劣势的投资者可以运用保荐承销商声誉来进行新股投资决策。为了探究保荐承销商声誉是如何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以及投资者如何才能准确运用保荐承销商声誉来避免逆向选择问题,本文将从保荐阶段和承销阶段分别研究保荐承销商声誉发挥缓解信息不对问题和第三方认证中介的功能,即探讨保荐承销商声誉对新股上市后长期业绩表现的影响研究。本文选用在2006-2011年间上市新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手工收集整理2005-2011年间IPO主承销商信息,包括年承销IPO家数、年承销IPO募集资金合计,年IPO承销与保荐费用合计及已向中国证监会申请上市但未获得过会批准的或最终未成功发行上市的年IPO项目数。经统计分析得到年IPO项目过会率、年IPO数量市场份额、年IPO融资市场份额及年保荐承销费用合计等四个特征值作为保荐承销商声誉的替代指标。考虑到内生性问题,以上四个特征值均采用新股上市当年年末与新股上市上一年年末的平均值。同时鉴于其他文献对新股长期表现的研究,本文采用新股长期市场表现和发行人长期经营表现两个方面来衡量新股长期表现。长期市场表现采用投资者长期持有新股可获得的市场平均超额回报率来度量,分别从投资者有效持有上市新股6个月,12个月、24个月等三个阶段进行实证检验。新股上市后长期经营表现从成长性和盈利性两方面来分析,具体替代量为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并从发行人上市当年、上市后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上市后第二个完整会计年度等三个阶段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预期,声誉越高的保荐承销商,越会选择业绩表现好的拟上市公司进行IPO,上市后,投资者长期持有该新股获得的收益越高,新股市场表现越好,发行人经营业绩也越好。具体而言,全文分为以下六部分:第一章: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范围、制度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研究思路及内容等基本问题第二章:文献综述,包括保荐承销商声誉与新股上市后长期市场业绩表现,保荐承销商声誉与发行人上市后长期经营业绩表现两方面进行文献简述,并对各文献做出评述和总结。第三章:理论基础,分别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认证中介理论角度,结合逆向选择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声誉约束机制和自利原则等四方面进行逻辑推理和理论分析,力求为本文实证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第四章:实证研究设计,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变量的选取与说明、设计回归模型、并对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做出说明。第五章:实证结果,对变量进行简单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分析总结实证结果,尽量对假设成立与否做出解释。第六章:研究结论、建议、不足及展望,全面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结合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提出本文研究中的不足和后期研究的展望。本文研究结果表明;①市场表现模型得到验证,保荐承销商的声誉与新股长期市场表现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具体表现为:声誉特征过会率及保荐承销费用与新股发行后投资者长期持有获得的市场超额收益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投资者长期持有声誉好的保荐承销商保荐承销的新股获得的平均市场超额收益率要高于长期持有声誉差的保荐承销商保荐承销的新股;②经营表现模型未得到验证,保荐承销商声誉与新股上市企业在持续督导期内的经营表现不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另还发现:持续督导期内,新股上市时间越长,保荐承销商的声誉特征值与新股企业上市后的经营业绩表现呈现一定负相关性越强,说明保荐承销商的声誉与新股上市后的经营业绩下滑可能存在相关性。可能的解释为:保荐承销商为了获得更高额的保荐承销费,逆向选择了经营业绩不好、上市风险较大的拟上市公司进行IP0.在IPO成功前“帮助”发行人抬高经营业绩,以达到上市成功的目的,上市后两年经营业绩下滑回归到正常水平。或者是:经营不善的发行人,考虑到声誉好的保荐承销商IPO项目过会率高,善于“包装”企业和与监管者“勾兑”关系,出具高额的保荐承销费用诱使声誉好的保荐承销愿意冒险与其合作,保荐承销商考虑到现行法律监管不严格,且未来冒险获得收益大于未来声誉受损带来的损失。可见,保荐承销商声誉在保荐阶段和承销阶段发挥不同作用,保荐承销商声誉的约束作用存在阶段性,不能一概而论:保荐承销商的声誉缓解了信息不对性和起到认证中介的功能。本文主要的创新点:第一,研究深度:现有的文献全部集中在对承销商声誉的研究,暂无在保荐制度背景下,研究保荐机构和承销商联合声誉对发行人业绩表现产生的共同影响,本文尚属首次。本文立足于保荐机构从甄别企业质量高的拟上市公司到对发行人进行推荐辅导上市,承销商对新股定价询价及承销发行等各环节,深入研究保荐承销商在发行人上市活动中履行的职能和发挥的作用,目前暂未发现有文献对保荐承销商声誉做出如此深度的研究。第二,研究方法:现有研究对承销商声誉衡量大多使用中国证监会每年末公布承销家数和承销募资额两个指标,或采用承销家数和承销金额的简单加权,本文使用的保荐承销商声誉衡量指标数据仅来源于IP0首发过程,不包括证券公司非承销业务,其次本文使用保荐承销商IPO项目年度过会率、IPO数量年度市场份额、IPO融资年度市场份额及年度保荐承销费用合计等作为声誉的替代指标,这极大丰富了保荐承销商声誉机制的研究。其中采用保荐承销商IPO项目年度过会率指标来衡量其声誉,本文属首次。第三,研究成果:现有的研究大多为承销商声誉与新股定价及抑价、发行效率及制度创新等方面,研究保荐承销商声誉与新股上市后长期市场表现和经营表现文献鲜少,本文将在保荐制度背景下,通过研究2006年至今的保荐承销商声誉与投资者长期持有新股获得市场超额回报率,及与发行人上市后经营业绩成长性和盈利性的关系,来论证保荐承销商声誉与企业IPO后长期业绩表现的关系。本文得出两个与现有绝大多数研究成果不符的结论:至少在研究声誉与企业IP0后长期业绩表现关系上,使用IP0数目市场份额、IPO融资金额市场份额并不能稳定地代表保荐承销商声誉;保荐承销商声誉机制作用的存在阶段性,且不同的声誉特征值对新股长期表现存在差异化影响。
其他文献
<正>6月14日下午,根据全国台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全国台联党组成员、副会长杨毅周以"台湾问题与国家统一"为主题讲党课,全国台联党组成员、副会长、机关党委
老白茶,即贮存多年的白茶,其中的“多年”是指在一个合理的保质期内,比如10~20年;在多年的存放过程中,茶叶内部成分缓慢地发生着变化,香气成分逐渐挥发、汤色逐渐变红、滋味
基于熔融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MWNTs)/聚偏氟乙烯(PVDF)基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含量的MWNTs对MWNTs/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讨其对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影响机制。结
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先通过煅烧法制备石墨相氮化碳(g-C3N4),再利用超声法引入铜酞菁(CuPc)制备出石墨相氮化碳/铜酞菁(g-C3N4/CuPc或CN@CuPc)光催化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
“一题多做”是国内外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种尝试。在不同的国家,对“一题多做”的理解存在差异,具体操作也有差异。透过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思考不同国家教育观念的差别,也可以通
临床上若遇气管肿瘤、甲状腺及其他部位肿瘤侵袭气管,以及气管的先天性或创伤性原因导致气管严重狭窄时,均需行气管的切除与重建。气管重建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因此,人工
《山楂树》这首歌译自原苏联歌曲《урадьская рябинушка》。рябинушка是рябина的爱称,而рябина则表示一种树名,拉丁名为Sorbus。中
本论文选定了近年来被关注的UV印刷油墨中光引发剂二苯甲酮(BP)和4-甲基二苯甲酮(MBP)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作为分析仪器,建立
鳐鱼是远洋金枪鱼围网作业时的副产物,且数量甚多,加工后下脚料比例超过50%,肝脏占下脚料的比例超过10%;鮟鱇鱼头大身体小,内脏比重大,加工后下脚料比例超过60%,肝脏占下脚料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