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术前多种新辅助治疗对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共123名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入组并随机被分为如下4组:(1)直接手术组(RS组,对照组):直接行根治性手术;(2)后装放疗组(BT组):新辅助后装放疗A点总剂量15Gy,随后行根治性手术;(3)静脉化疗组(IVCT组):2周期新辅助静脉化疗(方案:顺铂50mmg/m2+5-氟尿嘧啶750mg/m2,每2周重复),随后行根治性手术;(4)动脉介入化疗组(IACT组):2周期双侧髂内动脉介入化疗(化疗方案同静脉化疗组),随后行根治性手术。新辅助治疗结束后2周,评估试验组患者对新辅助治疗的反应及手术可行性,对不适合手术的患者行根治性放疗。术后根据患者的病理高危因素及一般情况选择辅助治疗(放疗或化疗)。主要研究终点为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次要终点为3年总生存率(OS)、局部及远处复发率、新辅助治疗临床缓解率以及新辅助治疗的毒性反应。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4.8个月,主要终点可评估的患者共有120名。4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无显著差异。新辅助治疗的总临床缓解率分别为61.3%(后装放疗组),42.9%(静脉化疗组)及79.3%(动脉介入化疗组)。分别有62.1%(静脉化疗组)及79.3%(动脉介入化疗组)的患者出现了1-3级的血液学毒性反应(p=0.378)。研究中未发生与化疗相关的4级毒性反应及治疗相关的死亡,也未发生后装治疗相关的近期及远期不良反应。病理检查显示3种新辅助治疗均可以显著缩小肿瘤。除了肿瘤直径大(>4cm)之外(p<0.001),3种新辅助治疗并不能显著降低患者其他病理中-高危因素的发生率。3年局部复发率(p=0.544)及远处复发率(p=0.543)在4组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3年PFS分别为70.7%(手术组),66.3%(后装放疗组),81.5%(静脉化疗组)及79.7%(动脉介入化疗组)(p=0.354)。3年OS分别为73.3%,68.3%,82.9%及80.4%(p=0.431)。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淋巴结转移与患者PFS存在显著关联(RR5.346,95%CI2.479-11.528)。结论:新辅助治疗并不能显著改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而新辅助静脉/动脉介入化疗则显示出了提高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生存率的趋势(约10%的生存率获益),其确切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