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贝类加工主要利用的是其可食部分,贝壳作为加工副产物大多被直接丢弃,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因此,如何提升贝壳附加值,实现资源再利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据统计,我国酸化土壤的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且仍在加剧,采取行之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刻不容缓。本研究将废弃牡蛎壳经高温煅烧,制备成土壤调理剂,施用在南岛无核荔枝土壤中,探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对南岛无核荔枝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本研究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究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YFD0901004); 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No.CARS-4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贝类加工主要利用的是其可食部分,贝壳作为加工副产物大多被直接丢弃,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因此,如何提升贝壳附加值,实现资源再利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据统计,我国酸化土壤的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且仍在加剧,采取行之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刻不容缓。本研究将废弃牡蛎壳经高温煅烧,制备成土壤调理剂,施用在南岛无核荔枝土壤中,探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对南岛无核荔枝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期为牡蛎壳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并为改善土壤酸化、提高农作物品质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将牡蛎壳、贻贝壳、河蚌壳、鲍鱼壳、花蛤壳和扇贝壳分别在600、650、700、750、800°C条件下煅烧30 min,对产物的结构、p H值和交换性Ca2+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6种贝壳经煅烧后的产品均有调节酸度的效果。但在6种贝壳中,只有牡蛎壳在800°C煅烧30 min后,出现明显的蜂窝状微孔结构(直径2-10μm),且交换性Ca2+含量达到最高水平,因此,将其用于后续研究。为了探究煅烧牡蛎壳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获得在800°C煅烧30 min的商品化牡蛎壳粉。分别探讨了煅烧牡蛎壳粉在不同添加量和反应时间对Cd2+和Pb2+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煅烧牡蛎壳粉对重金属Cd2+和Pb2+有明显的吸附效果且与添加量正相关。为了探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对南岛无核荔枝土壤酸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选取了大小基本一致的荔枝树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了0 kg/棵(CK)、1 kg/棵(T1)、2 kg/棵(T2)、3 kg/棵(T3)4种牡蛎壳粉用量。对南岛无核荔枝土壤的p H值、容重和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为期10个月的跟踪测定,发现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能明显提升土壤p H值,降低土壤容重,还能显著促进南岛无核荔枝对土壤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与对照组相比,施用量为1 kg/棵时,土壤p H值由5.09提升至6.13,上升1.04个单位,容重由1.47±0.06 g/cm~3下降至1.28±0.05g/cm~3,下降12.33%;施用量为2 kg/棵时,土壤p H值由5.01提升至6.33,上升1.32个单位,容重由1.46±0.06 g/cm~3下降至1.28±0.02 g/cm~3,降低了12.33%;施用量为3kg/棵时,土壤p H值由5.08提升至6.27,上升1.19个单位,土壤的容重由1.46±0.03g/cm~3降低至1.26±0.03 g/cm~3,降低了13.70%。此外,在整个生长期内,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等土壤养分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荔枝果实成熟后,对果实进行单果重、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的测定。发现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有利于提升南岛无核荔枝果实品质。与对照组相比,施用量为1 kg/棵时,果实单果重提升20.79%,果实硬度升高52.14%,糖酸比、固酸比均有显著提升。施用量为2 kg/棵时,果实硬度、糖酸比和多酚含量均为最佳,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58.92%、42.32%、和12.55%。在施用量为3 kg/棵时,果实的单果重、维生素C含量和多酚氧化酶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8.35%、31.86%和23.46%。据统计,2021年,在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后,实验基地(面积为3亩)的果实总产量约为3000 kg,同比2020年(未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增长近30%。综上所述,牡蛎壳经800°C煅烧30 min后,具有较好的调酸、补钙和吸附重金属功效。将其制备成牡蛎壳土壤调理剂,施用在南岛无核荔枝酸化土壤中,能显著改善土壤酸化现象,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南岛无核荔枝植株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进而使果实品质和产量显著提升。
其他文献
海洋球石藻(Emiliania huxleyi)与其特异性病毒(E.huxleyi virus,Eh V)的互作过程在调节海洋碳、硫生物地化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病毒与宿主间侵染和抵抗的博弈,实质上是一场生物化学代谢的军备竞赛。球石藻与病毒在漫长的适应和反适应进化军备竞赛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稳定的协同进化代谢模式,是研究真核浮游植物宿主-病毒互作的最佳模式系统。作为大型双链DNA
鲍鱼是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软体类水产品,其产量和消费量逐年递增,由此引发的食物过敏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关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的致敏性研究较少。因此,了解皱纹盘鲍TM的稳定性,分析TM的结构、IgE表位和致敏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TM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免疫结合活性改变的原因,可为鲍鱼致敏性消减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首先
热稳定性κ-卡拉胶酶有利于酶的实践应用。本论文基于蛋白质折叠自由能的理性设计筛选和鉴定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热稳定性提高突变体,对突变酶进行酶学性质表征和酶解产物分析,并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构分析研究突变酶的结构特征。通过本研究,筛选得到κ-卡拉胶酶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协同进化酶,明确影响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热稳定性的关键残基;阐明κ-卡拉胶酶突变体的酶学性质和酶解产物的结构特征;明析关键残
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myofibril-bound serine proteinase,MBSP)是一种与肌原纤维蛋白紧密结合的丝氨酸蛋白酶,对肌原纤维蛋白具有很强的降解作用,被认为是引起鱼糜凝胶劣化的主要内源性蛋白酶之一。目前关于MBSP的研究多为淡水鱼,对海水鱼MBSP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大黄鱼基因组中
海上搜救是我国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在维护国际海洋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海洋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海上交通规划的完善,对于海上搜救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海上救助基地布局与海上事故风险适配性不足、应急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救助能力不突出等问题亟待解决。在海上救助基地对事故风险的控制需求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冷链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牡蛎为代表的贝类销售量逐年增加。但是,因为牡蛎含水量高,pH呈中性以及内源性酶活跃等特点,在运输、销售和贮藏等过程中容易发生与内源性蛋白酶相关的自溶现象,导致品质下降。本研究以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对闭壳肌中结构蛋白和内源性蛋白酶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在冷藏过程中牡蛎蛋白质的变化以及内源性蛋白酶的作用。首先对长牡蛎不同组织(闭
水产品在养殖、运输和保鲜等过程中因养殖方式,环境,加之自身因素等影响会产生相应应激反应导致其患病甚至死亡,从而需要添加相应药物以避免造成损失,但由于我国常用的药物如:渔用麻醉剂MS222和丁香酚等在我国缺乏相关法律标准,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如呋喃西林虽明令禁止但仍被大量不法使用,因此造成水产品中药物大量残留,从而导致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故建立科学有效的方法用于监测水产品中的相关药物残留具有重要价值。本
种群系统是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变动规律的一类重要生态系统.捕食-食饵系统在种群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捕食-食饵系统是一类用来描述自然界中不同的种群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和制约的生存方式:某些物种依靠其他资源生物种群来发展和扩大自己种群的系统.然而,不确定性因素和环境噪声在生态系统中是处处存在的.所以,研究随机环境下种群生态系统更加符合实际,随机微分方程成为研究随机环境下捕食-食饵系统的有力工
图的临界理想,也称为的广义Laplacian矩阵的行列式理想,作为图临界群的推广由Corrales和Valencia于2013年提出.临界理想不仅包含临界群的所有信息,并且和图的很多结构参数,如团数、独立数等都有紧密的联系.但作为由多元多项式生成的理想,要确定出它的一组极小生成元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目前只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图类的临界理想得到了确定,如完全图、完全二部图、路和圈等;而所得的结果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