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开发或选用的适合本校的课程。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素——“情境”、“协作”和“会话”,本论文拟开发具有衡水地方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以衡水地区的文化资源着手,开发美术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对当地文化的认识,树立传承家乡美术文化的志向。本文主要以衡水市童星艺术学校为依托进行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并对其进行了综合性的课程评价。开发的方案和教学案例,更加有利于提高本地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队伍的培养。其研究对该地的美术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文以地方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实例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原则、实施、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全文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校本课程的相关概念以及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二部分阐述了衡水市小学美术课程情况的相关调查分析和地方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详案。第三部分着重阐述对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进一步思考。
美术课程作为基础教育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国家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学生特点设置的自主课程。美术校本课程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美术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充分挖掘当地的美术教育资源,围绕学生这一教育主体,树立主动创新意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把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人文和艺术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