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石器时代末期中国开始步入父系社会,男权文化便在我国传统社会生根发芽,女性常陷入被放逐的窘境,该现象不仅存在于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领域,还直观地体现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在标榜男性画家为主流的中国传统绘画史中,女性绘画往往隐而弗彰。然而在晚明时期,这一定局出现短暂的破冰,尤其在文化与经济蓬勃发展的江南地区,一大批耽诗文善书绘的女性加入了文人绘画的行列,其中名妓这一特殊身份的女性群体表现尤为活跃,她们不遗余力地表露自己的艺术才华与丰神思致,并于女性绘画史上书写下浓重的一笔,而沾溉、烘托她们的则是这一时期与其密切交往的士人群体。晚明江南妓业尤为发达,而士人又多以交往文化艺术素养较高的名妓为风雅,尽管这种建立在娼妓制度存在基础之上的现象可远追溯至数千年前,但晚明特殊的时代、文化背景更加深刻地丰富了二者间的联系,同时为女性在书画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采用社会学与艺术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晚明江南士人与名妓的交往为线索,探究晚明江南名妓绘画在文人语境中受到的影响及形成的特点,进而深化有关女性主体的文化构建与社会性别体制等重要理论问题的讨论,全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厘清晚明江南士妓群然而起的原因,科举制度放宽、商品经济发展、司法行政废坏、心学思想启迪等等皆直接或间接地刺激了江南士人、名妓群体规模的扩大,并为二者的交往提供物质、思想等基础。第二部分考察士人与名妓的交往过程与方式,并厘清二者在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介于师生、友朋、夫妻间的多样性关系。第三部分深入挖掘士妓交往对这一时期名妓绘画题材、笔墨、思想情感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名妓在与士人的定向或发散交往中受其熏染,一方面在绘画题材上趋同文人亲雅避俗的审美取向,在笔墨上则通过介入男性交游圈而汲取文人画风格;在另一方面,士与妓缔结的多样化关系也在无形中塑造着名妓们的意识、情感领域,并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于她们的画面之中。第四部分从上述研究出发,提出对其时女性问题及社会性别制度的有关思考。一方面,晚明江南名妓在绘画中所表现出的亲附文人画传统现象,实际上也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间接表现。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的觉醒并未能强有力地消解性别问题的沉疴宿疾,名妓在极大程度上仍掣肘于传统的不平衡的社会性别体制,这也构成了清代名妓绘画未能延续晚明时期的盛景并长久发展下去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