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下B超市场”初探——以北京市为例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erine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已经引起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如果说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与“男性偏好”这一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碰撞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那么地下B超市场的存在则是这一现象存在的重要支持。因此对地下B超市场进行深入研究,以更有效打击非法鉴定胎儿的行为,遏制其危害,是进一步干预出生性别比失衡的重要途径,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流动人口“地下B超市场”的调查,初步掌握了该市场的服务对象、服务提供者及其特征,以及双方交易的运作机制等问题。同时引入成本一收益分析理论,对“地下B超市场”存在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通过对已有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原因的“再研究”,引用新的分析视角,找出了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背后的重要因素,最终剖析了“地下B超市场”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扮演的角色,进而对其社会危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地下B超市场”治理的路径选择。首先通过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对我国打击“地下B超市场”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整理,分析了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缺陷;接着在借鉴印度和韩国有关打击“地下B超市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治理“地下B超市场”的政策建议,以及具体的配套措施。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进入快节奏的生活,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充斥着很多零碎的时间,这些零碎的时间被称为“碎片时间”。因为大量碎片时间的产生,“碎片化”阅读的现象也就越
自20世纪90年代起,贸易与环境问题在WTO体制下引发了诸多争端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该问题在制度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和与贸易相关的环境措施的一个重要分支,环境标
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巨擘,亚当·斯密被反复阐释研究。相较而言,由于文本缺失和问题侧重等原因,斯密法理学思想内容一直鲜为人知,也并未引起研究者重视。19世纪末以来,斯密法理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