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中地区涟源凹陷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区。虽然前人通过前期的勘探及综合研究,在工区内发现了丰富的油气显示,并获得了一批低产天然气井,但是由于近几年勘探投入不大,相应的研究工作量也不够,所以一直没有获得大的油气勘探成效。本论文以涟源凹陷为突破口,通过野外观察,对比地面与地下构造,研究涟源凹陷从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油气运移、保存与破坏等方面的内容,查明区内主要的构造期次与油气保存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在系统收集、整理并消化涟源凹陷的地质、地化、钻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对涟源凹陷的构造演化、构造特征以及构造样式与圈闭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
1.通过在野外对选取的构造剖面进行调查研究,以及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对西部、中部、东部三个构造带的关键性构造要素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结合重力航磁资料分析出基底为一平缓的界面。总结出了涟源凹陷为盖层滑脱型当中的逆冲断层与褶皱组合的构造样式。
2.通过地层对比、地震剖面对比。镜质体反射率研究以及包裹体分析数据分析计算了地层的最大埋深和总抬升量。并得出涟源凹陷在中晚泥盆统的沉降速度最快,晚泥盆统一石炭统沉降速度减慢,在二叠统一三叠统沉降速度进一步减少,而在早三叠统晚期涟源凹陷发生了大面积的抬升,出现角度不整合,晚三叠统时地层重新开始沉积。
3.按构造样式与圈闭的关系提出了西部以背斜加断层的圈闭类型为主,多为破碎的小型圈闭;中部以背斜加断层、断块、隐伏低突起圈闭为主,在向斜内的低突起保存较为完整;东部以断背斜、断鼻圈闭为主,集中分布在向斜的转折端。
4.构造对油气的聚集和保存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断裂发育地区的储集性能明显好于其他地区,同时裂隙也为油气的运移提供的通道。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大部分背斜处因强烈挤压破碎油气圈闭基本被破坏,油气溢散。预测可能在隐伏低突起中存在油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