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期本研究室通过深度测序从梨树上鉴定到一种新的欧洲山梣环斑病毒属(Emaravirus)的病毒,并根据症状表现初步将这种侵染梨植株的病毒暂定为梨褪绿叶斑伴随病毒(Pearchloroticleafspot-associatedvirus,PCLSaV)。本研究主要对湖北省武汉市梨园中PCLSaV的危害情况进行了动态调查,并采集代表性病样,用RT-PCR检测技术对该病毒进行检测,同时在梨树不同生长季节,对PCLSaV在梨树植株上的不同部位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测定了来源于福建梨样品PCLSaV分离物的基因组,取得以下研究结果: 1、选取湖北省武汉市发病严重的梨园进行梨褪绿叶斑病的发生动态调查,发现该病在5月份开始出现症状,并持续到10月份。初期叶片上主要表现为褪绿透明斑,发病株率为35.0%。在8月份症状最为明显,严重时伴有环斑和叶片扭曲畸形,发病株率为52.5%。10月份病害程度有所减轻,发病株率为30.0%。对梨园资源圃不同品种该病毒的调查发现,20世纪梨、丰水梨、黄金梨、祇园和筑水发病最严重,病情指数为39.1-51.7,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不同时期选取12株受PCLSaV侵染的20世纪梨植株,于2017年4-11月,每周采集梨叶片对PCLSaV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4月份采集的梨样品中未检测到PCLSaV。5-11月份,采集的叶片中检测到了PCLSaV,检出率为29.2%-79.2%。其中8月份采集样品的检测效果最好,检出率最高,为79.2%。 3、采用RT-PCR方法对植株叶片、枝条、花瓣、叶柄、腋芽等不同部位采集的样品进行PCLSaV检测,结果显示,叶片中的PCLSaV的检出率相对较高,为50.4%,其次一年生枝条的韧皮部为16.7%,而从所取二年生枝干韧皮部、叶柄、腋芽、花瓣和幼果样品中均未检测到PCLSaV。PCLSaV的检出率在幼嫩叶片中高于老叶、树冠上层叶片高于树体下层对应叶片。 4、测定了来源于10个梨品种的PCLSaV的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这些分离物的CP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0%-99.0%和95.3%-99.5%。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这些分离物聚集为两个分支,来源于宝珠BZ-12-3序列与江西高安翠冠样品RNA3-GA序列聚在一起,相比其它分离物测序得到的序列与RNA3-GA关系最近,说明PCLSaV分子变异与其寄主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5、通过RNA测序结合RT-PCR扩增获得了来源于福建翠冠的PCLSaV分离物FJ-CG的基因组RNA1、RNA2、RNA3、RNA4和RNA5序列,分别为7077nt、2021nt、334nt、1323nt和1303nt。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物FJ-CG的各开放阅读框与本研究室前期获得的PCLSaV分离物GA-CG的核苷酸序列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0.0%~98.7%和84.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