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因是指根据行为或者事件的结果,通过感知、思维、推理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定造成该结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归因的结果影响个体的情绪、动机及随后的应对行为。交往归因就是在交往情景中对与其交往对象或者自己的交往行为、关系状态的推测和原因分析。个体在进行多次归因后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归因特点。了解当前在校硕士生交往归因的特点,可以帮助其改善不良的交往归因方式,形成科学正确的交往归因方式,促进其人际交往的健康发展。当前在校硕士生因人际交往的困惑而引发的人际交往问题已经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和社会关注的话题。在校硕士生人际关系成败归因对其人生生涯乃至以后的工作发展和生活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在分析在校硕士生交往归因特点基础上,探索在校硕士生交往归因训练方法,旨在引导硕士生掌握正确的交往归因方式,增强其自信心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具有可操作意义的依据。本研究参考国内外学者理论及方法,编制交往归因调查问卷,以在校硕士生为研究对象,以在校硕士生的交往归因特点为研究重点,从归因的角度解释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在校硕士生人际交往行为的差异,并以此为根据提出相应的归因训练对策,以达到改善在校硕士生人际交往水平。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在校硕士生的人际交往及归因方式的现状,为确切分析在校硕士生交往归因特点提供第一手资料;②在校硕士生交往归因方式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专业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生源差异等),为分析在校硕士生交往归因特点提供依据;③参考国内外学者理论及方法,设计编制适合在校硕士生交往归因调查问卷,为本研究测量硕士生交往归因方式提供研究工具;④针对在校硕士生交往归因特点倾向,提出在校硕士生归因训练方式,以改变硕士生交往归因不良倾向,改善硕士生人际交往行为。在校硕士生交往归因特点的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在校硕士生的交往归因总体上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是,部分在校硕士生在某些情境的归因过程中也做有损害自身身心健康的归因,如总是把负性事件的发生归因为内在的、可控的原因。针对在校硕士生的交往归因特点,有的放矢进行归因训练,为在校硕士生人际交往健康的发展提供心理和认知上的保障,帮助在校硕士生养成积极合理的科学交往归因方式,同时也为高校研究生教育提供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导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