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中,独立董事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都是监督的重要手段。已有的研究显示,内部审计机构自身的属性和公司治理结构是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两大主要因素。从内部审计机构自身的属性来说,关键在于其隶属模式和人员构成。目前在内部审计机构的四种管理模式中,董事会主管模式效果最佳、认可度最高。而董事会是通过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公司法》对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职责和专业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可见独立董事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有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审计质量影响的文献大多从股权制衡度、管理层持股情况、独立董事比例、高管财务背景等因素分析,但聚焦某一个点的研究较少。本文认为独立董事与内部审计有着共同的职责——监督,而独立董事领导审计委员会并主导内部审计工作会是一个趋势,所以独立董事对内部审计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本文从独立董事的职业背景和履职行为两个角度入手,研究其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首先分析了独立董事的职业背景和履职行为,对不同背景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侧重点进行了阐述,随后提出了4个假设。实证结果显示: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并未像预想的那样对内部审计有促进作用;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可以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地点一致性与内部审计质量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缺席会议次数与内部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基于文献回顾、理论阐述和实证结论,本文对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提出了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