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术后肌松残余是麻醉后恢复室(PACU)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最新调查显示肌松监测及拮抗剂应用并不规范,循证医学证据不足。
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新斯的明拮抗组(S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各30例,麻醉诱导采用单次插管剂量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呼末浓度1%,异丙酚TCI2-2.5ug/ml,根据手术流程统一控制停药并记录时问,停止吸入时S组给予新斯的明(0.02mg/kg)和阿托品(0.01mg/kg),D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等待病人苏醒并根据抬头实验标准拔管,神经肌加速法即刻监测TOFR。
结果:两组病人吸入七氟醚时间、全程麻醉(诱导到拔管)时间、拔管等待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肌松残余发生率S组为39%,D组为69%,均较高;S组较D组肌松残余发生率低,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单次插管剂量顺式阿曲库铵静吸复合全麻术后,根据临床实验拔管肌松残余发生率较高,而联合应用小剂量新斯的明可以有效减少肌松残余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