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大鼠角膜上皮损伤修复延迟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w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STZ诱导产生的Ⅰ型糖尿病大鼠角膜上皮损伤修复延迟及其机制,并以此进一步了解糖尿病角膜炎的病理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STZ损伤胰腺复制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与同龄正常SD大鼠同时测量体重、血糖、体长以及角膜大小。用共焦显微镜检测大鼠角膜形态,用棉线测眼泪分泌度,用触觉测量器测量角膜敏感性,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的方法分析大鼠角膜相关蛋白表达与分布。用角膜损伤模型来探讨角膜损伤修复进程,并检测损伤0hr、8hr、24hr、48hr、72hr后的角膜通透性的变化;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损伤修复过程中角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与ZO-1的重塑。结果STZ诱导产生的Ⅰ型糖尿病大鼠体重,体长都比正常要明显减少(p<0.05),但角膜大小却稍小于正常,眼角膜表面无明显改变。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大鼠角膜有明显虎红染色阳性(p<0.05),眼泪分泌减少(p<0.05)、角膜敏感性稍降低(p<0.05)、角膜神经分布减少(p<0.05),角膜损伤修复延迟,并且角膜上皮细胞pEGFR明显降低,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and ZO-1未见明显变化,但这些蛋白在损伤闭合之后出现重塑延迟。结论Ⅰ型糖尿病大鼠角膜上皮损伤修复延迟可能与EGFR信号转导通路受抑制、紧密连接蛋白重塑减慢有关,同时出现神经分布减少、眼泪分泌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高脂饮食所致肥胖大鼠模型,同时给予自噬抑制剂,检测胰腺脂肪沉积程度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情况,分析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水平与胰腺脂肪沉积程度及胰岛素
目的:通过观察菩人丹超微粉(Purendan superfine powder,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优势克隆株变化情况,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优势克隆株发生变化的机制。方法:1、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筛查和克隆株分型:采用PCR及测序法对2014年8月-2015年7月临床收集到的10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与先前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2、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生存特性分析:检测CR-
研究背景: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由Hailey兄弟于1939年首次报道,故又称为Hailey-Hailey病(Hailey-Hailey disease,HHD,OMIM169600)。该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
目的: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危重病,也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脏手术患者常存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吗啡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阿片类镇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