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深圳市园山风景区为研究范围,于2016年8月,选取风景区内现有的―老虎沟-许愿树‖和―大康溪谷-鹅公髻‖两条游步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游客的使用体验、行为特征、需求与偏好分析,结合游步道沿线植物、视觉景观、声音景观等资源的实地调查结果,采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美景度评价、生理测量等手段,对现有游步道景观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从游客组成和行为特征来看,游客性别组成中以男性游客为主,年龄构成以中青年游客为主,游客月收入水平在3000元-1万元之间;客源以深圳市本地居民为主,其中园山风景区所在的龙岗区游客所占比重最大;多数游客通过朋友在微信和微博等网络平台上了解到风景区;游客的出行主要目的是健身和观光,以家庭游和亲友游为主要出行方式,计划和实际游览时间均集中在2-3小时和3-5小时,第二次及以上游览景区的游客占半数以上,且绝大多数游客选择会再次重游,景区的重游率较高。(2)在游步道评价方面,整体评价呈中性,不足集中在环境卫生和娱乐项目方面,游客需求表现在对于基础设施和指引设施方面的需求较大。(3)在对于游步道沿线景观的偏好和感受方面,游客更加喜爱沿线水景和森林景观,整体感受为具有生命力、空间开敞的原始自然景观。因此,对现有游步道景观提升应重点集中在水景与森林景观方面,同时要注重对原始自然景观的保护。(4)在对于森林保健了解和需求方面,游客虽对游览过程中的森林声音和气味较重视,但对其保健作用缺少基本的了解,渴望得到森林保健相关的指引,因此森林保健科普尤显重要。(5)在对于风景区现有植物景观资源调查方面,各段游步道沿线植物种类和景观效果有较大差异,其种类丰富和景观效果较好的―木荷防火林带‖、―木荷防火林带-许愿树‖、―许愿树-关帝庙‖、―许愿树-三岔河口‖路段应作为植物景观资源开发的重点线路。(6)在林内、林外视觉景观的比较研究中,林外景观更受游客喜爱,且各项评分均高于林内景观。二者不仅在空间开敞和明亮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喜好度、清洁度、色彩丰富度和景观生命力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更多引导游客观赏林外景观。(7)在游步道视觉景观的差异性研究中,―大康溪谷-鹅公髻‖游步道更受公众喜爱、空间更加开敞、色彩更丰富且更具有吸引力,―老虎沟-许愿树‖游步道更具有生命力、更自然均衡而使人感到愉快,因此在游步道景观提升中应因地制宜,各取所长。(8)在森林视觉景观对人体指标影响具有一定积极作用,表现在森林景观可缓解人们的焦虑和疲劳程度,使人趋向平静状态;皮肤电导率指标变化与简明心境量表打分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人体生理指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对视觉景观的喜好程度。(9)通过夏季对游步道沿线气候状况调查得到,夏季园山风景区游步道整体气候状况均呈舒适状态,其中,三叠飞瀑、三岔河口、休息亭、鹅公髻山腰、许愿树、鹅公髻栈道等景点舒适度较高。因此,在相关景点的优化提升中应参考人体舒适度评价结果。本文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综合评价分析了深圳园山风景区现有游步道的不足与潜力,对其景观资源的改造提升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今后的森林游步道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