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期文学史著中的楚辞书写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opularmp3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国人拉开了自著文学史的序幕。楚辞作为古典诗歌发展阶段的一种文学体式,在文学史建立之初就顺利进入文学史著述,并成为古代文学史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作为文学史中的一个具体单元,其书写上的变化正可以反映出文学史的变化。据此,文章中将20世纪上半期的文学史著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其中11部文学史中的楚辞书写进行研究,探讨文学史著中具体文学单元楚辞的书写模式与文学观念、文学史观、楚辞专题研究之间的关系。第一章是楚辞书写进入中国文学史著,介绍初创期(1904年-1919年)三种不同类型文学史著:林传甲《中国文学史》(1904年)、黄人《中国文学史》(1904年)、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1918年)来解读楚辞走进中国文学史的最初形态及特点、林传甲的文学史著具有强烈的辨体意识,注重以文的视角解析楚辞。黄人秉持的南北文学不同论观点,视楚辞为南方文学的集大成。谢无量以骚、赋同体的文类观建构楚辞,有赋之成型在于荀宋的观点。第二章是楚辞书写在中国文学史著的成熟,分两节介绍文学史成熟期(1920年-1936年)五位文学史家的著述:胡小石《中国文学史讲稿》(上编)(1930年)、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1931年)和《中国文学史简编》(1932年)、游国恩《先秦文学》(1933年)、胡云翼《新著国语文学史》(1932年)、贺凯《中国文学史纲要》(1931年)中的楚辞书写。本期受学界楚辞的研究和多样化的文学史观影响较深,楚辞书写在文学史中逐渐成熟。第一节介绍三位楚辞研究学者所著文学史中的楚辞书写:胡小石以楚文学与楚地之间关系为突破口,探究楚辞产生背后的地域因素;陆侃如以进化史观来研究楚辞,对屈宋等人的作品采取普遍的否定态度;游国恩用文学的眼光看待楚辞,构建了完整的楚辞书写、研究体系。第二节介绍不同文学史观念下的楚辞书写:胡云翼以纯文学视角来观照诗歌楚辞;贺凯以唯物史观书写楚辞,从阶级分析论探究楚辞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三章是楚辞书写在文学史著中的新范型,以分蘖期(1937年-1949年)的两部文学史著: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1941年)、林庚《中国文学史》(1947年)中的楚辞书写为介绍对象。刘大杰关注“文学主潮”,认为楚辞是新诗体的代表,具有浪漫主义思潮的特色。林庚以“诗性逻辑”的叙述模式展开楚辞书写,重视楚辞的“惊异精神”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四章就20世纪上半期的楚辞书写与文学史著、楚辞专题研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文学史著中的文学观念、文学史观制约着楚辞书写的成熟和新范型的实现。作家、作品作为文学史研究的重点,也是中国文学史著述的核心。学界的楚辞研究促进文学史著中的楚辞书写,有时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楚辞书写走向成熟的阶段。
其他文献
古代汉语课程是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籍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提高人文修养,同时培养师范学生从事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能力。然而
学位
学位
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探讨乔治·艾略特小说道德主题的叙事技巧。全文一共分为四章,分别从叙述视角,叙事空间,叙述声音和修辞手法四个方面,分析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构
纳丁·戈迪默是用英语创作的著名南非女作家,1991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认为是世界十大作家之一。她9岁开始写作,15岁发表了第一篇小说。25岁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