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投资行为把企业价值的评估这个关键性问题推到风口浪尖。如何解决好、落实好企业价值评估问题是多个领域关心的重点。它不仅关系到小到个人投资的问题,也关系到企业变更、重组、并购等活动,甚至大到国际间企业的并购,那么怎样选择客观、科学、准确的方法进行评估,就成为现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试图从企业价值概念本身出发,通过对企业价值的目标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找出企业价值评估的标准和前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传统方法,如: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的评估导向,使用条件,需要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介绍目前较新的实物期权法,并将上述方法和剩余收益模型的评估方法作比较,从而研究剩余收益法在中国资本市场环境下的适用性。剩余收益模型评估法是目前国际上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较为客观并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我国股市有效性仍然欠佳,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加之其规范性有待提高,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指导人们投资行为的评估方法,这也是剩余收益模型催生的前提背景。目前来说,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非常多,但从整个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来看,剩余收益模型更能充分考虑投资人投资回报率,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所创造的企业增值的方法。该方法在计算企业内在价值和股价变动方面要比股利模型和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更有效。因此,本次评估中选取剩余收益模型作为研究的重点。剩余收益评估模型是一种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的价值与财务信息结合在一起的评估方法,财务信息对于该模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在吸取国内外知名学者对于剩余收益模型的理论之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相关财务数据特征,引入杜邦分析体系,通过改进剩余收益模型,将该模型转变为更容易理解的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营业收入的基本财务指标,从而达到简化模型提高操作型的目的。在对模型进行改进后,我们选取目前医药行业市值最大的企业之一——上海医药集团为研究实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验证剩余收益模型的可行性。通过论证,进一步证明,改进后的剩余收益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能够更好地满足净盈余假设,可操作性更好。更好地帮助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投资,帮助企业的经营者更好地理解企业内在价值和实际的经营情况,指导企业的并购活动。当然,剩余收益模型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通过这次评估我们也希望,能够看到剩余收益模型的局限性,对该模型使用范围有更清晰的认定,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