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适应对外开放政策和发展中外合资企业的需要,我国政府恢复了注册会计师制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实施国家宏观政策、维护资本市场有序运行和保护投资者、社会公众的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处于转轨经济时期的资本市场上,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以及各项法律、制度都还不完善,上市公司频频发生会计舞弊事件,注册会计师成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帮凶。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审计质量受到理论界、实务界和广大投资者广泛的关注、批评和置疑。随着会计市场的国际化、全面对外开放,证券市场审计服务将成为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同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竞争的重心。面对会计市场的国际竞争,如何保持审计独立性、如何提高审计质量,以促进注册会计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国内对于审计质量的研究,尤其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对审计质量的衡量和审计质量提高机制的研究是十分有价值的。 本论文在我国特有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背景下,分析上市公司的独立审计制度、审计质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和审计质量衡量方法;结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动机和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监管诱导型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审计质量衡量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提出以审计意见对盈余管理的信息含量来衡量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质量;用Logistic回归方法验证审计意见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揭示情况和审计意见变通行为的存在性;简要评价上市公司审计的整体质量状况;并提出提高审计质量的政策建议。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有文献回顾与评价、归纳与总结、统计描述和计量模型等等。 本论文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章前言部分,介绍研究问题、研究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的组织结构和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审计理论,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本质、审计质量、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上市公司审计质量衡量与盈余管理策略,介绍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与手段;用经验数据验证监管诱导性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性;回顾与总结审计质量衡量的文献,结合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提出用审计意见对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