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路上》的存在主义解读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fukuilov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路上》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一直以来,它被看做是“垮掉的一代”生活的真实写照。所谓“在路上”,是一段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旅程,是一个人在没有达到终极之前的一种暂时的栖居状态。传统的评论家主要致力于对享乐主义、虚无主义、反抗主题的研究,表现在书中人物酗酒吸毒、崇尚性解放、高速驾车、迷恋爵士乐等行为。然而,现代的评论家们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主人公们对其存在本质的追求的主题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历史上动荡不安又非同寻常的历史时期,存在主义,特别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对这一时期美国知识分子和《在路上》所用的自发式写作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中,“垮掉派”被归类为“存在主义主人公”,并且有提议说这些存在主人公“处于存在主义边缘的生活接近于真实的存在。”在这一概念的启发下,本论文将运用存在主义,特别是萨特的存在主义,来解读《在路上》中垮掉派的探寻主题。论文根据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提出的基本原则展开:“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除去“绪论”及“结论”之外,本论文包括两个部分。论文的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垮掉的一代”、凯鲁亚克、《在路上》以及相关评论、萨特的存在主义以及论文本身的一些背景知识,并交待写论文的目的和意义。绪论部分的第三节论述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作为萨特哲学中最精要的部分,其基础地位不容忽视。“此在”、“自在存在”、“自为存在”,这些术语含义深刻复杂,却很好地解释了世界的荒谬和人生的痛苦,并对此指引了出路——自由选择。简而言之,这一小节主要对书里书外垮掉派的生活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第一章是论文十分重要的部分,运用萨特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理论阐述了世界的荒谬和人生的痛苦,包括《在路上》中由“自我欺骗”、“为他存在”、“死亡”引起的焦虑。生存的困境迫使书中的“存在主义主人公”开始行动。这一部分比较抽象。作为过渡的部分,一方面为“存在先于本质”提供了具体的论证,另一方面自然地引出了下一章——逃避不真实,追寻真实的自我。第二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从新的角度运用萨特哲学的第三条基本原则“自由选择”,分析了《在路上》中的垮掉派:逃避不真实和自我放逐,所谓的不真实在于由“同一性”、“工业文明”和“政治高压”引起的乏味冷漠和失去人性。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门实践的哲学。真实的自我在于行动,垮掉派们通过回归自然,性解放,超验体验,自发式写作对生活进行了有力的介入。论文的结论部分讨论了承担责任等主题,对有关论据进行了补充和加强。此外,本部分还介绍了该论文对若干理论问题的处理态度以及这项研究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基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实践效果越来越好,各级学校也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带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便的同时,显著提升教育质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TAIR对人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增殖、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将HRMC细胞随机分为NC组(用于IL-1β等量的PBS处理48
19世纪末英美开启了世界性的社区建设运动,但二战后发达国家社区才真正兴起与勃兴,目前它们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社区治理模式。考察以美英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社区治理政策历
非学历教育是基层电大的另一个办学主体责任,在县域教育格局中具有广阔的空间。但是,目前电大非学历教育管理面临不少现实问题:认识不足,机制不活,设施滞后。现阶段县级电大
当前多个城市的城轨线路中计轴故障频发,已成为影响信号系统可用性,造成运营延误的重要问题.结合机理模型和统计模型,以计轴设备的真实现场数据为输入,通过极大似然估计和A-D
数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宇宙观、宗教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中体现出来的对数字内涵
《爆破器材》是由国家科委审批、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兵工学会主办、南京理工大学承办的中央级期刊。自1958年创刊以来发展很快,已发行到10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又被美国著名检索
推进医保精准扶贫项目应有大格局,即基于健康中国建设与全面创建小康社会的层面,与政府及党的总基调与战略决策相统一。基于社保基本原则,基础方针,基础制度的层面,遵循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