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实验与模拟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河流等地表水体的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而河流与地下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当河流受到污染时,地下水以及紧依河流分布的傍河水源地就不可避免的受到污染,这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的正常运作、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饮水安全。在这个基础上,本文以河流与地下水演化关系作为主线,采用室内砂槽物理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筛取不同介质(细砂、中砂),研究保守性物质NaCl与非保守性物质硝基苯在河流-悬挂饱水带-包气带-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转化规律,构建对流、弥散、吸附共同作用下水流与溶质运移的耦合模型,定量描述河流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与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河流不是无限制的补给地下水,当地下水位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河流与地下水会发生脱节,而不同含水层介质的临界脱节水位不同,颗粒越粗越容易发生脱节,临界脱节水位越高。根据本文的实验,当含水层介质为细砂河流水位为160cm,临界脱节水位为90cm,此时水力坡度为0.78。即水力梯度J<0.78时,河流与地下水具有统一浸润曲线;当J=0.78时,河流与地下水临界脱节;当J>0.78时,河流与地下水处于脱节状态。而当含水层介质为中砂,河流水位为160cm,临界脱节水位为95cm,此时水力坡度为0.72。2、河流-地下水系统中溶质运移规律表明:污染质在河流-地下水系统迁移过程中,会发生重力分异现象,表现为相同时间内z方向运移范围比x方向大很多,这种现象在纯弥散作用下较为明显。3、污染质在河流-地下水系统运移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水力坡度,含水层介质,污染质种类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含水层介质颗粒越粗,污染质运移速度越快;NaCl的运移速度比硝基苯运移速度快,并且最终达到的相对浓度最大稳定值也略大,NaCl约为1,硝基苯约为0.85;河流与地下水临界脱节时,污染质运移速度最快。4、基于饱和-非饱和流理论及溶质运移理论,建立了污染物运移耦合模型,较好的拟合了实验实测数据,并对不同污染质浓度、不同的河流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等复杂条件下的污染物在河流-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规律做了模拟及预测。
其他文献
斥水性土壤在全球范围内分布普遍,且对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如加剧土壤侵蚀和坡面径流,引发土壤水分的优先流现象,从而导致土壤中溶质迁移、地下水污染等问题,不利
随着水资源的日渐匮乏及环保法律的日趋严格,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已成为火电厂面临的紧迫任务。火力发电厂是用水、排水大户,火电用水占工业用水总量的40%,因此火
基于“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思想,通过人工采伐林窗,探索了林窗干扰及林窗干扰下土壤动物对马尾松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和细菌群落结构以及红椿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
玉米(Zea mays L.)在全球各个地区广泛栽培,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兼饲料作物,有着“杂粮之首,饲料之王”的称号,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以玉米的祖先--大刍草(Zea mays ssp.parviglumis)为代表的玉米近缘种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利用玉米近缘种进行玉米种质改良成为持续稳定提高玉米产量、拓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提高玉米杂种优势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对环境的长期适应,热带、
学位
坡面流挟沙能力被定义为在给定流量、地形、表面特征、沉积物的密度和大小的情况下,水流所能带走的沉积物的最大数量。坡面流在顺坡流动过程中会产生土壤颗粒的分离、泥沙的
我国新建水电站多位于水头高、泄量大的深山峡谷地区,对泄水消能建筑物的要求较高,其中,竖井旋流泄洪洞就是一种理想的消能工形式,不仅消能效率高,掺气量大,布置方式灵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