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使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量化评估健康人上斜方肌在颈椎屈曲不同角度(0°,50°)时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并进行重测信度和测试者间信度的相关研究。2.探究健康人在肩关节活动(肩关节前屈0°,90°)时,肌内效贴布的干预措施对上斜方肌弹性模量的即时影响。3.评估慢性颈痛(chronic neck pain,CNP)患者疼痛侧与健康侧上斜方肌弹性模量的差异,并探究疼痛侧肌肉弹性模量与受试者疼痛强度(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颈椎功能障碍程度(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的相关性。方法:1.2018年5月—2018年10月,从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招募健康男性受试者20名,有丰富操作经验的试验评估人员A和B使用SWE分别量化评估受试者颈椎屈曲0°,50°时上斜方肌的弹性模量,5天后试验评估人员A对所有受试者的上斜方肌进行一次重复测量。2.2018年11月—2019年4月,从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招募健康受试者40名,使用信封法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配入两组,即肌内效贴布组和空白对照组,使用SWE量化评估在肩关节屈曲0°,90°时肌内效贴布组和空白对照组上斜方肌的弹性模量差异。3.2019年5月—2019年10月,从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颈肩腰腿痛门诊中心招募慢性颈痛患者30名,试验前,所有受试者使用VAS,NDI量表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试验人员收录最终评估结果。随后通过SWE量化评估所有受试患者疼痛侧与健康侧上斜方肌的弹性模量差异,并进行疼痛侧肌肉的弹性模量与VAS,ND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1.使用SWE量化分析不同颈椎屈曲角度下上斜方肌弹性模量的测试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均表现为良好至优秀:在颈椎屈曲0°时,测试间信度优秀(即组内相关性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0.98),重测信度良好(ICC=0.86);颈椎屈曲50°时,测试间信度表现为优秀(ICC=0.94),重测信度表现为良好(ICC=0.85);此外,上斜方肌的弹性模量随着颈椎屈曲角度的增大而增大(P=0.000)。2.随着肩关节屈曲角度的增大,上斜方肌的弹性模量有明显的增加(P<0.05);对于肌内效贴布组,通过肌内效贴布的干预后,肌肉的弹性模量明显降低(P<0.05);肌内效贴布组相较与空白对照组,其上斜方肌的弹性模量均明显降低(P<0.05)。3.慢性颈痛患者疼痛侧相较于健康侧上斜方肌的弹性模量有统计学差异,即疼痛侧肌肉弹性模量大于健康侧(P<0.05);相关性研究分析表明慢性颈痛患者上斜方肌疼痛侧弹性模量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652,P=0.000),与此相同,疼痛侧肌肉的弹性模量与NDI评分也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r=0.494,P=).006)。结论:1.SWE在评估健康人不同颈椎屈曲角度下上斜方肌的弹性模量时,表现出较高的测试者间信度及重测信度。且该技术能准确的量化出颈椎屈曲角度对肌肉弹性模量的影响。由此可见SWE是可信度较高的评估骨骼肌肉弹性模量的先进诊断工具,且上斜方肌的弹性模量随着颈椎屈曲角度的增加而增加也提示:颈椎屈曲角度的增大有可能增加颈肩部不适的患病风险。2.肌内效贴布的干预能即刻降低上斜方肌的弹性模量,且肌内效贴布在肩关节屈曲活动过程中,可通过降低上斜方肌负荷维持关节活动的动态平衡。因此,肌内效贴布可作为预防运动损伤,缓解肌肉骨骼不适的有效干预措施。3.对于慢性颈痛患者,其疼痛侧上斜方肌的弹性模量相较于健康侧有明显的增大,且疼痛侧肌肉弹性模量与其VAS,ND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因此,探究病理状态下上斜方肌弹性的变化可帮助我们了解慢性颈痛的发病机制。此外,精准的康复评估技术结合评估量表综合分析可帮助临床康复医生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肌肉组织发病状况,为进一步确立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