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为学生成长及接受教育的平台,其景观环境具有提升校园环境质量、改善校园面貌、引导小学生进行课余学习及活动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广州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推进,以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为代表的广州中心城区居住人口不断增加,小学建设的总体水平与城市建设的水平逐渐出现差距。因此广州市中心城区小学具有数量多、入学基数大、规模差异大、建设水平不一、景观老旧等特点。本文以广州市中心城区小学校园景观微改造要作为切入点,以小学校园景观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同时以环境行为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人体工程学、风景园林学、色彩心理学、公共艺术等理论作为研究基础。通过对广州市中心城区13所小学的调查研究及对东山培正小学、石牌小学、农林下路小学这三所有代表性的小学进行重点分析及访谈研究可知,广州市中心城区小学大多已有景观建设基础,但存在文化缺失、空间浪费、景观要素过时破旧,后期管理维护不到位、师生与景观互动性低、后期改造缺乏科学指导违背设计初衷、绿化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综合以上问题,本文立足于广州市中心城区现有小学的景观状况及平面布局,提出布局原则、分区类型及微改造类型。并对小学的入口空间、广场空间、庭院空间、运动场空间、交通空间、屋顶空间及架空层空间从组成、形态、特定要素等方面,结合优秀案例提出具体可行的空间优化策略及景观要素、设施的配置建议。在制定合理的空间优化策略后,本文对校园景观所存在的景观要素进行具体微改造指引研究。校园景观要素可分为构筑物、铺装、水景、植物四大类别,其中每一大类下属多个小类,如构筑物大类包括展示栏、艺术装置、种植池、围墙、标识系统;铺装大类包括校园各分区铺装;水景大类包括静态水景及动态水景;植物大类包括各分区的平面绿化及立体绿化。每个类别均立足于景观要素微改造原则,结合规范对所包含的具体要素作出符合小学生行为活动的规定性及引导性指引,并结合案例进行优化建议的提出及未来发展趋向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