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时代的警钟——《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消费文化解读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tong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文坛的一颗明星。他的作品生动展示了爵士时代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及历史文化的变迁。近年,国内外的学者开始透过消费文化视角,研究菲茨杰拉德与其作品。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处处流露出消费文化的痕迹。消费文化对其作品的语言,意象和情节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消费与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深刻的社会问题也由此揭露。本论文通过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消费与人类的关系,探明爵士时代所存在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运用让·鲍德里亚的符号价值理论,布尔迪厄·皮埃尔的阶级区分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除引言和结论,本文共三章。  第一章主要讨论消费与人类的社会身份。第一节介绍了在爵士时代,物品的符号价值更为消费者所注重。因此盖茨比通过铺张奢华的消费过上了贵族般的生活。第二节揭示了盖茨比新身份的虚幻性,因为他的习性和品味与上层阶级格格不入。在爵士时代,几乎没有合法的路径让年轻人打破阶级固化实现阶级跨越,阶级流动性进一步减弱。  第二章集中讨论消费与人类的精神世界,包括爱情与宗教信仰。第一节主要探讨爱情如何沦为商品。逐利是人类的天性,因此黛西、威尔逊太太和汤姆在天性地驱动下将爱情当作商品,用以交换利益。第二节主要探讨宗教如何被大众遗弃。传统的清教精神阻碍了消费文化的兴起和享乐主义的盛行。商品成为新兴的宗教,被大众所崇拜。在爵士时代,商品已经占据了人类空虚贫瘠的精神世界。  第三章讨论消费与人类的居住环境。第一节介绍西进运动对于美国中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的侵蚀。贸易和物欲蚕食了自然之美,逐渐将中西部地区转化为东部一般的人工世界。第二节探讨人工环境如何异化人类。故事中的黛西和威尔逊太太都受到了商品的挤压和奴役,最终沦为商品的一员。在爵士时代,消费的力量使得环境和人类都被异化。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发现,在爵士时代消费已经从社会身份、精神世界、居住环境等方面全面控制了人类。消费给人类带来欢乐和满足,但其背后却是诱惑与危险,引诱着各阶级的人们落入深渊。在追逐欢乐和满足的路上,每个人都是行尸走肉。菲茨杰拉德对于消费社会的描写引人深思。直至今日,《了不起的盖茨比》依然为我们敲响警钟。
其他文献
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是20世纪在爱尔兰和英语国家公认的杰出诗人。作为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人物,叶芝一生都致力把爱尔兰的独立事
英语写作的教学方法主要沿袭上世纪70年代的成果教学法和80年代的过程教学法,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作文中依然存在着中式英语、表达形式单调、词汇密度小、段落间缺乏沾
动结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其发展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尽管以往的历时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争议。首先,以往研究大都聚焦于动结式构式
赛珍珠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因描写中国题材的小说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大地》是赛珍珠最杰出的代表作,正是由于在这部
非真诚性邀请作为汉语中一种典型的言语行为多在跨文化领域进行探讨。本研究通过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内对这种言语行为的分析,旨在对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中适切条件进行阐释与